• 6阅读
  • 0回复

香港《快报》报道英记者的访苏见闻:《苏联特权阶级穷奢极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7-06

    【本刊讯】香港《快报》六月十六日以《苏联特权阶级穷奢极侈》为题,报道英国《每日镜报》记者写的一篇访苏见闻,摘转如下:
    (快报伦敦通讯)最近一名英国记者访问苏联之后,回来在《每日镜报》写了一篇访问记,提供一些趣味性的事实。
    在列宁格勒,靠近经过改建的沙皇宫殿附近,有一些地方,外国人不会去,而对苏联人来说,亦难得一去,就是蒸气浴室。
    苏联常见的一种大型汽车“海鸥”,外型很象美国大车。记者常见一些有司机的官员坐这种车出入,从车牌号码就可以知道汽车主人是大官,抑或普通的政府车辆。
    记者一行在一名“导游”的引领下,进入浴室,但见里面人山人海,热闹得很,大部分是工人的样子,他们随便坐着又吃又喝,等候入浴,但“导游”说,楼上才是招呼另一阶层的地方,外国人自然属于另一阶层。原来浴室之内亦有“阶级”之分,“楼上”是大官贵人,“楼下”是老百姓和工人。“楼上”的蒸气浴的确是一种享受,蒸气里有芬芳味道,有酒,有音乐,有地毯、电视,以苏联标准是一种奢侈的享受。
    记者认为苏联人大致可以从特权和物质享受方面,分成三种阶级,一种自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核心人物,党政军的头子,这是上层阶层,其次是官僚、行政人员,科学家、作家、艺术家等高级知识分子形成的中层阶层,最后是在工厂和田野工作的真正工农阶级。
    在莫斯科,记者在饮酒作乐的场所见到许多外国烟酒供应,但普通苏联人是买不到的,只有特权阶级的人才能享受。
    在莫斯科的高尔基大街,经过不断的购物长龙之后,你会来到一间有守卫的“特准商店”,这里单只卢布是买不到任何东西的,要有特别购物证。除了外国人,外交人员之外,苏联特权阶级人物自然亦可入内选购。
    因此在这间商店门口,有司机的汽车越泊越多。
    西方文化的接触亦是特权阶级的专利,例如那位年青“导游”,就看过《巴黎的探戈》《教父》等普通苏联人看不到的影片。而这位青年人亦自幼在第二十特别中学受教育,这是莫斯科的“伊顿公学”。一名莫斯科大学生说,某学系有三十个空位,其中只有四个学位是公开招考,其余都是指派那些大人物的子女。
    到苏联不到红场,枉此一游,但最好星期五下午五时前到达,你会看到一长列的“吉斯”名贵苏联汽车,一架跟住一架,各自前往莫斯科郊外的私人乡村别墅,这是国家供给高级官员渡假享用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