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特稿《〈狂人日记〉将上舞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4-29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四月二十五日刊登一篇特稿,题目是《<狂人日记>将上舞台》,摘要如下:
    协进剧团于本月二十八日开始演出鲁迅的作品——《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反封建白话小说。鲁迅在这篇作品中,以他锐利的笔锋,淋漓尽致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和为其服务的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撕下了“仁义道德”的伪善画皮。
    协进剧团为什么要把鲁迅的这个作品搬上舞台呢?本报记者就此问题访问了该团的导演周勇平先生。
    周勇平说:“剧团的大多数团员都很喜欢鲁迅的作品。在鲁迅作品的字里行间,如《祝福》、《祥林嫂》、《阿Q正传》等,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是站在千千万万人们的面前,愤怒地控诉封建社会人吃人的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害。透过每次的排练,我们进一步认识到鲁迅的革命精神和对事物爱憎分明的感情。”
    参加演出的演员都是年青人;他们对当时的历史背景、生活状况以及人们的思想感情都不十分了解,在排练过程中会有困难吗?
    周勇平说:“困难是有的,我们演出经验有限,话剧的理论水平不够,故此,在这次演出中,由舞台布景到演员服饰等都要下一番钻研功夫,但这些对我们来说都不是最大的难题,最难的是每一位演员对鲁迅笔下每一个人物的理解,和对整篇文章内涵的理解。”
    他说:“为着使演员在感情上追得上剧情的要求,大家都参阅历史资料,学习近百年史,从中了解造成当时社会问题的焦点在哪里,为什么会有人吃人的社会存在等问题。
    “其次,鲁迅笔下的‘狂人’因为被迫成狂,整天在发梦呓,故此演员在舞台上要运用每一个眼神、面部肌肉和面部表情,形象化地把‘狂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特别是表现‘狂人’对社会憎厌的感情。为了达到这个效果,我们在每一次排练前,都抽出时间要扮演‘狂人’者做眼神及面部表情等练习。例如,要模仿狂人自言自语,想问题想到眼睛发青光时,我们的演员就练习把自己的眼球一步步地努力往上拉,拉到整双眼差点看不见眼珠,无法再往上拉时,才把眼珠慢慢地向下移,然后,又把眼珠一左一右地慢慢移动,务求练到使自己的眼光给观众一个迟钝呆滞的感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