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台北最大的一家“南洋百货公司”倒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7-02-09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二月七日报道
    :
    台北市西门闹区衡阳路转角处,有一家占地九层楼的“南洋百货公司”,约在十年前,这家公司开张后盛极一时。然而,现在铁闸紧闭。一幅写着“结束大拍卖”布条挂在铁闸上。
    龚汉生是“南洋百货公司”的东主。六年前,他是台北市百货业的“‘第一巨子”,事业最鼎盛的时候,拥有四家大公司,资产超过两亿元(新台币,下同)。如今,他因周转不灵,被迫将财产及存货全部拍卖,变得一文不名。他的遭遇,反映了台湾工商界经营的不易。
    在台湾商场上,今年七十岁的龚汉生,据说是“奇人”。战后,龚汉生在上海曹家渡开了一家“万利”小杂货店,在他的刻意经营下,不到三年,这家小店扩充为稍有名气的百货公司了。一九四八年,龚汉生带着全家大小,跟着蒋帮跑到台湾。他靠着过去的经验,在基隆市开了一家小店,慢慢的赚了钱,就在一九五一年把台北市西门区成都路边的一间店铺买了下来,取名“南洋百货公司”,开始了他在台北的事业。
    由于这家百货店在西门闹区,地位好,生意不坏,几年功夫,他把附近的店铺都买了下来,变成一间大型百货公司。到了一九六八年,龚汉生又从蒋帮的“国有财产局”把座落在衡阳路与博爱路交叉口处的“军人之友社”九层高楼租了过来,花了两千万元,开了分号;一九七一年,他又买下了“中外百货公司”。那时候,龚汉生手底下的员工近千,资产达二亿余元,成为台湾最大的百货公司主持人。
    龚汉生拥有这样的家业,原不必再愁生存。但台湾商场风云险恶,不旋踵间,他的事业,不仅血本无归,而且负债累累。
    他的失败在于投资工业。近年来,蒋帮为了维持它那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竭力鼓吹商人投资于外销加工。龚汉生在蒋帮多方“奖励”诱胁下,在杨梅镇“工业区”买了两千坪土地,盖了一间工厂,制造人造皮革外销。起初工厂有钱可赚,然而好景不常;由于西方经济衰退,台湾经济大受影响,产品销路淡,业者存货多,外销价格下跌,经营甚为困难。
    龚汉生投资工厂,其基金一部分是从百货公司抽调出来,一部分是借了高利贷。他平均每月须付利息二百万元。开工厂与开百货公司不同,后者收进的是现金,开出的是支票;而前者情形刚好相反。因此,当台湾经济受外来打击而趋衰退时,工厂的资金周转就加倍困难。台湾商场萧条,百货业也支持不易。今日台北市的百货公司,尽管表面上灯火辉煌,但是,由于居民购买力薄弱,不少公司却是外强中干。龚汉生的“南洋百货公司”,由于开支甚大,情形也更不妙。
    去年九月,龚汉生开出的一张支票到期,因为头寸不足,银行止付;消息传出,厂家纷纷上门讨债,他无法兜转,于是他的所有企业相继崩溃。
    据说,龚汉生的负债总额在两亿元上下,为了偿还债务,他在去年十二月六日于台北报纸上刊出启事,拍卖店铺及存货,委托律师办理清债。
    “台北百货业巨子”破产,“南洋百货公司”倒闭,在台湾商场引起震动。一些商界人士表示:台湾整个商场普呈萧条,利息负担难支,银根日益紧俏,“生机岌岌可危“。不少工商厂家仅剩奄奄一息,苟延残喘,规模颇大的“南洋百货公司”尚且如此,其他企业更不必说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