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一个小心翼翼的超级大国企图扩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11-01

    【本刊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十月十九日刊登伊丽莎白·庞德的一篇专稿,题为《一个小心翼翼的超级大国企图扩张》,摘要如下:
    在最近几十年中,苏联的对外政策已不再认为同资本主义西方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了。但是尽管搞缓和,苏联人还是试图扩张他们的势力,特别是在发生“民族解放”战争的地区里。然而他们小心翼翼地采取行动,一般是避免发生任何超级大国的对峙。
    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认为俄国目前力图在世界上发挥更大影响是因为苏联享有了新的超级大国地位,它具有一副活象一个暴发户的粉刷一新的帝国面貌。苏联在过去十年里在紧急地建设一支远洋海军,它的军事开支庞大,估计大大超过西方军事预算,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一到十三,这些都支持了上述看法。
    中国人认为,苏联谋求同美国瓜分世界,在两个超级大国中,莫斯科更危险,因为华盛顿已在越南感觉了它的限度。
    克里姆林宫则认为根据历史的阶级“规律”,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最终必然会在全世界获得胜利。
    莫斯科的大多数西方外交官的解释大概会同基辛格的不同,他们认为莫斯科要扩大其势力的欲望是机会主义的,而不是控制不住的。他们大概还会强调苏联的谨慎和保守的强烈态度是对这种欲望的抑制。
    实际上,对外政策是过去二十年内苏联意识形态大大改变的一个领域,虽然几乎没有几个苏联官员会承认有了变化。
    意识形态上的跃进是赫鲁晓夫搞的,这个跃进对于缓和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九五六年,赫鲁晓夫宣布,同资本主义世界的战争毕竟不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国家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可以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的。这种观点认为需要有一个“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这个概念同列宁提出的短期和暂时的“和平共居”有很大的不同——的不确定的时期。
    在共产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领导下,由于达到了在军事战略力量上与美国大致相等的地步,由于基本上认识到核战争中不可能有胜利者,赫鲁晓夫所阐明的思想得到了支持。战略力量相等意味着苏联第一次可以认真地谈判限制军备问题,它既可以要求也可以接受在军备上实行同美国大致相等的限制。
    苏联从未公开接受西方认为搞热核战争等于是自杀的观点,有些美国军事分析家认为,苏联在私下也从未表示接受这种观点。但是,西方外交官普遍认为,苏联内部的迹象表明,克里姆林宫是接受那种认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发生核战争是愚蠢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克里姆林宫有扩大势力的强烈欲望,但是苏联最高级领导人的所作所为还是态度比较克制的。
    古巴导弹危机的后果,由于莫斯科紧急地加强它的导弹和海军,最终有助于使战略平衡稳定下来。这种可以看得见的平衡为一九七二年的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铺平了道路。由于这两种情况,加上令人头脑清醒的美国—中国和解以及苏联决定进口大量西方技术,同西方搞缓和已在苏联领导层中被一致商定成为一种制度。
    苏联关于“和平共处”的观念仍然假定,共产党国家最终会在理论上战胜资本主义国家。这种观念并不排斥对真空地带,特别是在有所谓“民族解放”战争的地区里,进行风险不大的军事试探。这同西方关于国际稳定的观念极不相同。安哥拉局势是一个说明观点有矛盾的主要例子。
    但是即使按苏联的定义来看,世界上剩下的民族解放战争也为数不多了。
    在安哥拉之后,克里姆林宫知道,它卷入罗得西亚或南非的游击战会使它在搞缓和方面付出高昂代价。由于南部非洲的趋势无论如何在变得不利于同西方结盟的白人,莫斯科是能够通过不象军事干涉那么具有破坏性的手段来促使达到其目的的。
    此外,在具有超级大国对峙之真正危险的变化多端的地区里,苏联的确一直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莫斯科和华盛顿都谨慎地不让被别人拉进黎巴嫩的战争。
    超级大国关系中的其他危险点包括战略武器和南斯拉夫的继承问题。
    在西欧,东西方关系最近几年总的说来平静无事,预料只要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保持它的威慑力量,这种关系将继续这样下去。
    总的说来,预料苏联的亚洲政策(除印度洋以外的亚洲)将反映苏中竞争而不是苏美竞争。
    在亚洲北部,莫斯科目前相信日本不会同中国签订一项影射苏联在亚洲扩张的“反霸”条款。
    由于苏联对其他国家的看法固执死板,苏联在同这些国家的关系中的影响往往被缩小而不是增涨到最大限度。
    而这种关系有赖于比军事力量更微妙的某种东西。某些西方观察家认为,苏联在非洲博得部族的忠诚和结盟方面成效甚少。
    这些情况加起来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局面:莫斯科的巨大的战略力量和大肆吹嘘的远洋海军(这支海军只是在这个十年里才可驶到全球各地)只能取得有限的政治效果。
    西方外交官认为,居斯蒂纳在几乎一个半世纪以前就指出的俄国人要扩张的意志现在仍然存在。而这个意志现在又用基辛格博士担心的新的全球军事能力武装起来。但俄国人对核毁灭的害怕使他们头脑清醒,他们也不愿因在国外冒险而可能丧失他们得来不易的国内正常生活中的各项成果,因此他们的意志也有所克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