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日《苏联问题调查月刊》文章:《苏联:拚命导入资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9-07

    说苏把经济的发展托靠于欧美资本,这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曾经使用过的手段没有什么两样
    【本刊讯】日本《苏联问题调查月报》一九七六年第八期刊登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拼命导入资金》,摘要如下:
    据西方金融机构传闻,苏联在一九七四年至一九七五年一年之间,从西方借入的长期银行贷款已超过一百亿美元。苏联最近的特征是,对从资本主义国家获得银行贷款,表现出异常的热情。这对苏联来说,早已是“理所当然”的国际行为了。
    看来,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基本设计已大体上具有雏形。然而其真相是,在实行基本计划的保证方面并没有顺利地取得进展。据认为,其致命弱点就在于资金——资本的枯竭。所以,苏联从欧美国家(包括日本)挨个拼命地借入长期银行贷款,好象是要以开发和提供资源作为支付条件的方式为中心来展开活动。可以看出,苏联的姿态是要把经济的扩大和发展托靠于欧美资本。
    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关系,其特征与其说是扩大商品的贸易量,倒不如说是一直在采取开发经济、大型设备项目投资这类综合性形态。
    苏联的作法,首先是从签订政府之间的为期十年的经济、工业领域的科学技术合作协定开始的。一面在政府之间签订协定,让苏联的贸易公司同各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开展具体的科学技术交流,另一面则按商业合算进行交易。协定以有助于提高对方重要产业技术水平为原则,从而成为向对方进行渗透的动力。
    第二个阶段,就是向取得大规模设备投资——缔结大型项目协定发展。由此,这五、六年间,靠导入欧美技术和设备投资的已多达五十余宗。
    最近的趋势是,以生产和开发资源进行偿还这种类型显著增多。产品分享方式就是其中之一。举最近的一个具体例子,西方的奥地利、意大利、西德、法国各公司同苏联的开发天然气项目结合,由西方提供输送天然气的大口径钢管和设备,苏联则以长期供应西伯利亚天然气作为回报。而在第三阶段,为了综合地发挥这些效果,还要使长期银行贷款活跃起来。苏联方面的文献指出:这种国际惯例“有助于提高就业率和增加出口”。由此,苏联就可以从西方导入先进技术产品和购买商品。
    在苏联,“高速度发展经济”的理论,被说成是目前的普遍认识。如果说不断地加快发展经济,并以“导入外国资本”这种手段来推动它的话,那么这同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曾经使用过的手段没有什么两样,“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不是和其它经济没有什么不同了吗?
    对于苏联以这种形式打入欧洲经济,是否可以评价为仅仅扩大经济交流,使经济地区变得更加广泛的一种现象呢?苏联制订的臭名昭著的“国际分工论”的面目,就在这里表现出来了。“国际分工的优越性”多少总会变为不利的,这当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而苏联为了维护自己的优越性,使用“有限主权论”这种手法,这表现为过分的介入政策。正如资本主义的世界主义是帝国主义的一个标志那样,既然苏联继续这样地追求扩大经济,推行高速度发展政策,其本质早晚要暴露无遗。
    在日本,也使人有同感。苏联虽然想把“欧安会”描绘上缓和的美丽色彩,但却从衣服里面露出了铠甲。苏联对日本也提出了“亚洲安全保障”这个建议。如果日本是例外的话,那么,亚洲国家许多是发展中国家。在那里,开展多边的经济交流,扩大了采取贸易形态的不等价交换的矛盾。压制了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无论在技术、经济援助方面,对对方的介入程度都必然要很大。军事性的东西首先要表现出来,并已经陷入了加强苏联太平洋舰队那样的境地。
    苏联似乎正在重新振作它的对日经济外交。八月份接待了以经济团体联合会会长土光敏夫为团长的代表团。这是邀请外交的卷土重来,从中可以看到它要在日中经济关系上打入楔子的企图。
    如今,苏联有必要回顾一下失败了的开发秋明油田计划的问题。这个项目是从西西伯利亚到纳霍德卡,沿中苏边境铺设一条六千七百公里长的输油管道,通过这个输油管道向日本输送二千五百万吨石油,而日本则给于三十亿美元的银行贷款,作为这一建设的资金。这是一九七三年签订的计划,但是落空了。最大的原因在于苏联强制推行单方面设想。但是,苏联还要卷土重来。
    苏联要在今后五年内使其贸易量达到增长百分之三十到三十五,而这样的经济关系恐怕是危险的。它将比现在更加暴露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似是而非的本质,更加强它的军事色采。
    对它必须严加警惕。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