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日本的评论家松冈洋子新著:《第三次世界大战会发生》(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9-07

军需优先、军备大扩充、并且向外扩张
    这样控制民众的消费,牺牲农业和轻工业,以此扩大重工业特别是军需工业,就必然要和向外扩张的政策相结合。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垄断的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当然要同现有帝国主义中高人一头的大国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
    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官僚垄断资产阶级把扩充军备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一直拼命加紧增强军事力量。苏联在经济和金融方面不及美国,却要在军事力量方面努力凌驾于美国之上。
    苏联工业企业的百分之六十同军需生产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在第九个五年计划中,有关军需生产的机械制造业增加了百分之七十,自动化计量器和装置增加了百分之八十,电子计算机产品增加了三倍。在同一期间内,消费资料的生产减少。可以说,因为工业投资的百分之八十五都投入以军需为主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对消费资料的生产只投资百分之十五,出现这种结果是理所当然的。
    苏联增加国防开支的状况,近来日本的新闻界也报道了。据英国国防大臣五月十八日在英国下院的报告说,苏联的国防开支实际上是每年增加百分之四,不仅超过美国百分之四十,而且远远超过欧美各国的国防开支与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这就是说,在一九七五年度,估算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一到十二。与此相比较,美国为百分之六点七,英国为百分之五点七,法国为百分之四点六,意大利为百分之二点八,西德为百分之五。
    在军需生产上放了这样大的重点,经济当然就会变成畸形的,就会影响民众的生活。怨声载道是必然的。不满和抵抗好象正在日益扩大。但是,由于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紧紧地统治着,暂时还不会发生足以动摇资产阶级领导集团统治的爆炸性状况。这样认为是妥当的。
    这样的经济结构,在国际经济方面不能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苏联挥舞勃列日涅夫“创造”的“国际分工论”和“有限主权论”的大棒,强迫经互会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这种关系就是苏联经济结构在国际方面的帝国主义性质的反映。
    苏联也一贯把向经互会各国供应原料和燃料作为掐对方脖子的工具。一九七五年,这些供应品的价格大幅度地提高了,尤其是石油竟一举提高到了二点三倍。而且,苏联以提供这些原料和燃料为先决条件,要东欧各国为苏联的基本建设提供资金、设备和劳动力。
    这能称为“兄弟国家”的关系吗?而且,苏联还在这些国家中驻扎常备军,施加军事压力,所以,这正应该说是帝国主义和殖民地的关系。社会主义阵营已经不存在了。
    对第三世界的经济关系也一样。一九五四年到一九七三年,苏联向第三世界输出的资本总计一百五十五亿美元。设立了称为“合办企业”的跨国企业,通过不等价交换收刮对方国家的资源。这种办法和帝国主义历来的办法毫无二致。一九五五年到一九七四年,非洲各国因为贸易条件恶化,在同苏联的关系上,估计遭受二十四亿美元的损失。如果从换货贸易来看,这期间的剥削就更加残酷了。例如,一九五五年,苏联提供金属切削机床一台,就要取得咖啡一点八吨;到一九七四年,同类型的机床一台,就必须以咖啡四点二吨来换了。
    苏联到一九七五年为止,同四十九个发展中国家签订了“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其中二十六个是非洲国家。苏联尤其重视石油资源丰富的北非和蕴藏着重要地下资源的西非,拨出援助总额的百分之十二去进行地质调查和地下资源调查。他们所说的“生产合作”,就是苏联提供资本和技术设备,而要求对方国家拿出劳动力、资源和第一次产品来作为代价。
    社会帝国主义同资本帝国主义非但没有两样,而且更加凶狠毒辣。比如,苏联在一九七四年给了孟加拉国一千二百万英镑的贷款,可是利息高达一年百分之四,而西方帝国主义则是百分之二点五。
    苏联还是一个武器输出国。一九七三年的武器输出金额是二十五亿美元,到一九七四年就一举翻了一番还多,达到五十五亿美元。
    苏联推销武器“有和美国资本主义的经商方法相同之处”,《东京新闻》驻华盛顿特派记者报道说:“苏联为了推销武器,也对输出对象国的高级官员行贿。为什么要这么搞呢?首先,大批生产武器,那末包括研制费在内,成本就会降低。其次,廉价出售武器可以充作在安哥拉等第三世界扩张势力的材料。并且为了大量进口粮食也必须赚取外汇。”
    人们把靠推销武器赚钱的人称为“军火商”。做“军火商”是帝国主义的属性之一。
    那么,“无偿”的“援助”有没有问题呢?苏联向越南“无偿”供应了武器;可是把这看作革命力量之间的“国际合作”,就太天真了。
    苏联的“援助”总是企图把对方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拉进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在提供武器的时候,也就提出了条件,譬如派去操作武器的苏联人员,要对方提供基地作为供应武器的代价,等等。三、使人想起第二次大战前夜的最近形势在安哥拉,苏联强硬,美国软弱
    美国和欧洲各国已开始迅速地提高了对苏联的警惕性,一个原因就是苏联干涉安哥拉。
    苏联社会帝国主义在安哥拉挑起内战,投入了本国的军事人员和外国的雇佣军;可是,美国却没有能够进行正式的干预去同苏联对抗。这不外乎表明美帝国主义明显的衰退倾向。
    欧洲各国看清了这一点。因此,它们醒悟到,为了反对苏联的霸权主义,防止苏联的侵略,必须依靠自身力量。
    在安哥拉内战上,比美国没有能够干预更加不能忽视的问题,就是苏联霸权主义。(一)以民族解放斗争为幌子,在它的名义下进行干涉,从而谋求扩张势力;(二)越过本国周围的地区,到遥远的非洲西岸去建立据点。
    苏联将在安哥拉顽固地呆下去,直到被安哥拉人民用实力赶出去。因为安哥拉是苏美争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据点。从地球仪上看,安哥拉到彼岸巴西的距离并不比东京到夏威夷远,安哥拉是把非洲大陆和拉丁美洲连接起来的交通枢纽,谁控制了安哥拉,谁就不但能够对非洲大陆而且能够对美洲施加强大的影响。
    还有一点不可忽视的就是在推测世界大战爆发的日期上,苏联称霸安哥拉的事实提供了重要的暗示。苏联在这个时期干涉安哥拉,可以比作成为第二次大战序幕的意大利占领埃塞俄比亚。
    等到美国不能容忍苏联扩张而想用军事力量去制止的时候,世界就将进入战争状态。苏联对安哥拉的干涉使得世界朝这个方向大大地接近了。战争的因素已经进一步增加了。西欧将引起侵略
    美国《纽约时报》的军事专家米德尔顿断言:如果苏联在最近三四年里在欧洲打一场使用常规武器的闪电战,那末西欧就不可能打赢;西欧已经脆弱到了这种程度。
    把以华沙条约部队为中心的苏军和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中心的美军作比较,可以看到:苏联正在不断地强化实战部署,到今年初,驻扎东欧的总兵力已达到四十六万;美国驻扎在欧洲的部队则由于慢性的无准备的结果而不满二十万。
    作为帝国主义国家,美国的垄断集中程度比苏联低,而且它作为帝国主义的力量正在加速衰退,因此,它的弱点已表现为统治阶级的分裂。这可以大致分为“缓和派”(即对苏绥靖派)和对苏强硬派两派。如果集中到政界来看,就可以认为包括肯尼迪等一批人的一些民主党人是“缓和派”,迄今被叫做“右翼”的人大致属于对苏强硬派。(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