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意大利《快报》周刊文章:《中国:地震和教育----地震的理论是不朽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8-24

    【本刊讯】意大利《快报》周刊八月二十一日一期刊登萨马蒂乌斯发自北京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地震和教育——地震的理论是不朽的》,全文如下:
    在唐山最近发生地震时,最使西方观察家们感到吃惊的是平静、有秩序和不仅是中国专门当局的、而且是全体居民的救援的及时。而且涉及的是相当大量的居民,在北京,受到波及的是几百万居民。此外,这一现象还不是唯一的一次。一年前,距北京约三百五十公里的一个地区遭受了地震,在那次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有把握地对待这一事件,而且,一些欧洲的观察家注意到,那次是早有预防的。那次地震事实上早在前年夏天就被“预测”到了,从那时起,整个地区处于警戒状态,一九七五年一月,由于搜集到的情况表明震中正在转移,警戒状态扩大到了这个国家的东北。一九七五年二月四日,果然在东北发生了地震。
    几百万人预防了八个多月。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中国人怎么能如此准确地对这场灾难进行了预防呢?他们的预报工作使用了什么方法、设备和设施呢?了解一下情况就会知道,中国人使用的办法是简单的,如果不说是初步的话。但并不因此而效果不大。我们在这里刊登的这些材料就是中国人在那八个月和唐山地震前几个月里组织一个广泛细致的地震情报和预防地震网所使用的基本工具,如果不是唯一的工具的话。
    中国人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的。现在还不是那么准时,更不是绝对准确,地点也可能相差上百公里。大约的估计似乎是冒险的。欧洲和美国的地震学家们都认为,中国人用我们刊登的这些初步的方法进行的努力迄今为止还只是在地震方面的这样一种努力:使地震学从“今后的科学”、从对地质现象的抽象研究变成为一种真正有实用价值的学科。中国人的基本想法是,尽可能多地搜集和整理有关大自然的活动的材料,同时要对人民群众负责。结果如何呢?看到我们在这里刊登的这些材料的读者会想起,他在儿童时期在学校里看到过类似的东西,会想起农民中流行的学识。中国人的发明确实是发现了组织起来的现代意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