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新俄罗斯言论报》文章:《黑人在苏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8-24

    说在苏联土地上,对黑人是不友好的,甚至是敌视的;黑人留学生常常没有毕业就离开苏联
    【本刊讯】在纽约出版的《新俄罗斯言论报》七月二十日刊登维尔比茨基的题为《黑人在苏联》的文章,摘要如下:
    黑人在俄国一向是怪异和罕见的现象。一九六○年前苏联没有一个黑人,如果不把许多年前偶然到过莫斯科的非洲人罗德这位演员和歌唱家算在内的话。只是在最近几年,随着卢蒙巴学院的开办,莫斯科街道上才出现了一些黑皮肤的人。俄国的其他城市也出现了来自非洲的黑人学生。
    现在,苏联的大城市中有一万多名黑人,他们是高等院校的学生,都是付得起昂贵学费的非洲富翁的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裕,经常下饭馆和上剧院,可是,他们还是常常大声谴责苏联的生活方式和苏联的制度。许多人没有毕业就离开了俄国。
    同时,苏联对黑人的正式称呼是“黑皮肤兄弟”,表面上对他们是和善的,但应当直率地说,在苏联土地上,对黑皮肤的人是不友好的,甚至是敌视的。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黑人本身鄙视俄国人,认为他们的精神状态与生活方式和自己格格不入。
    我是不久前离开苏联的,现在住在纽约。我想起了可以说明苏联人对临时居留苏联的黑人的态度的一件事。几年前,在莫斯科附近的别墅区的一条偏僻小巷里,发现了黑人学生阿图尔·科尔的尸体,他的胸部和颈部有八处刀伤。原来阿图尔在电影散场后送一位姑娘回家,而这位姑娘是青年工人谢尔盖的意中人。这个调皮捣蛋、常常喝得醉熏熏的谢尔盖警告阿图尔,要他不要再追求这位姑娘。可是这个黑人不理会这点,甚至还向这位莫斯科少女求婚;这位少女答应做这个非洲人的妻子并愿跟他一起到他那个炎热的祖国去。谢尔盖决定迫害情敌,同两位朋友一起跟踪回城的黑人并野蛮地杀害了他。
    卢蒙巴学院的黑人学生一再收到书面警告:要是他们想追求俄国姑娘,尤其是想把她们带回非洲,那他们就休想活着离开俄国。
    我又想起了一件事,它说明了莫斯科人对临时居留苏联首都的黑人的态度。这是九年前发生的事。莫斯科旅馆的大厅设有一个不大的咖啡馆供喝咖啡和休息。这家旅馆的住客常到这儿来休息,免得受街上噪音的干扰,还可以在这儿聊聊天。黑人学生和非洲国家大使馆的年轻工作人员也常常成批地到这里来喝咖啡或喝茶,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咖啡馆负责人多次提醒黑人顾客不要长时间地占用座位,可是黑人不予理会,继续在这里聚会。于是莫斯科旅馆管理处采取了非常措施,关闭咖啡馆,收走桌子,把它改成邮局。
    我还想起了可以说明苏联人对客居黑人的态度的另一件事。七二年秋,在艺术工作者俱乐部里举行游艺晚会。演出后举行了舞会。有一位二十六岁的高个子黑人,时而请这位莫斯科姑娘,时而请另一位莫斯科姑娘一起跳舞;姑娘们高兴地同这个非洲人跳舞。正玩得非常高兴的时候,这位黑人收到一个字条:“黑家伙,趁你还活着快滚开!”一位好友大声念了这个条子,羞辱了流氓,这位黑人对这番“盛意”表示感谢而去。
    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和俄国的其他城市,人们见到黑人就象见到中世纪野人一样,躲开他们绕道而行。还常常用“我现在去把黑人叫来,他就把你宰了!”这样的话来吓唬孩子。黑人女青年、女学生或非洲大使馆的女服务员在俄国特别感到孤单和心情不舒畅。许多人焦急地等待离开这个与他们格格不入的国家的日子到来。
    纽约感化机关的监督官马尔科姆不久前访问了苏联。他在报刊上和报告中,愤慨地谈到了他在苏联看到的情况。官员和当地居民对黑人的态度使他感到特别难堪。马尔科姆是黑人。他在离开俄国时,大声地对送行者说:“我要告诉美国人,‘自由俄国’是如何对待有色人种的。我没有料到是这样的!”
    苏联生活的各方面都包括表面的和背面的这两个方面。宣传、报刊、领导人和职业演说家的讲话是一回事,真实情况却是另一回事。无怪乎来自马达加斯加的一位青年黑人曾在莫斯科对笔者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到这里来学习,但学到的东西不多,却懂得和看到了许多东西。各国人民的友谊在这里只是一纸空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