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英报评论:《俄国人想取得战略优势的企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8-04

    【本刊讯】英国《外事报道》七月二十八日刊登一篇评论,题为《俄国人想取得战略优势的企图》,摘要如下:
    下个月在堪萨斯城举行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之后,美国人可能很快就会同俄国人签订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据华盛顿的一些人士说,国家安全委员会在七月六日的会议上已同意这个协议的条款。
    但是,一些分析家担心,俄国人已经采取了一些行动,这样将使他们能够在今年年底取得战略优势。他们还对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协议有这样的担心:(一)它不可能受到充分的监督;(二)它并不涉及一些关键的方面,诸如民防,秘密发展新技术以及准备化学和生物战;(三)它也许只会使公众对缩小战略武器方面的差距的必要性认识不清。
    对“战略优势”这一词的含义一直有激烈的争论,有些人(这是指基辛格先生)认为,在美苏拥有“相互有把握毁灭的能力”的情况下,战略优势这一概念是毫无意义的。为了避免词义上的纠缠不清,也许可以提出这样的看法:(1)如果一方拥有在第一次核打击或是第二次核打击中使其对手遭到难以忍受的损失的能力,(2)如果一方的决策人确信他们的社会能够在一次核攻击之后保全下来而不会遭受难以忍受的损失,那么就可以说,这一方享有战略优势。假如这一方的领导人相信,他们能够在一场核战争之后保全下来,而且能使其敌人相信情况确实如此的话,他们最终就会在争取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方面,取得支配性的有利条件,因为作为最后一着,他们能够发出诉诸战争这样一个合乎情理的威胁。
    所以,如古雷教授最近在一篇关于“苏联战略中战后仍能保全的理论”的重要研究报告中所说,威慑力量的全部可信性,既取决于某一国家的战略进攻能力,也取决于上述心理上的因素。俄国人目前所奉行的是一种战后仍能保全的战略,苏联军事论文的作者,从索科洛夫斯基元帅起,从未接受过“相互有把握毁灭”的理论。可以说,俄国已接近这一地步:其领导人可以合乎情理地用战争相威胁,因为他们相信,他们可以把损失限制在“可以忍受的”水平上。
    苏联争取在战后保全下来的计划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加固导弹和雷达基地,据保守的估计,在过去五年中,光是花在这方面的钱就达二百亿以上。一些导弹发射井坚固到每平方时可以抗两千五百磅的压力,这使它们成为世界最坚固的人造物体,比美国的发射井要坚固得多,美国的导弹发射井每平方时只能抗一百七十五磅左右的压力。
    另一个令人不安的情况是俄国人在雷达技术领域内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这是违反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武器会谈中达成的、双方都不得对其雷达系统做重大改进的谅解的。俄国人在科拉半岛部署了雷达,据信跟踪距离达两千英里,误差不超过一百英尺。他们还在黑海海岸和西伯利亚东部部署了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超越地平线雷达,这使他们能在导弹到达前半小时就侦察到来袭的导弹,而以前只能在导弹到达前十二分钟左右侦察到它。
    据估计,在过去十年当中,苏联用于民防的开支总额在六百五十亿以上,而美国则是大约一百七十亿。据苏联武装部队政治首脑叶皮谢夫的说法,必须重新强调对老百姓进行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是同修筑地堡和加固导弹基地同时进行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