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日《国际贸易周刊》文章:《中国海运的现状和展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6-28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六月二十二日译载日本《国际贸易周刊》一篇文章,题为《中国海运的现状和展望》,摘要如下:
    仅仅十年的时间,中国从几乎是零的状态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了它的造船和船运事业。
    当然,同世界先进的海运国相比,中国现有的海运实力决不能称之为大规模的船队。但是,这两三年来海运界人士已经痛感,光是拥有大吨位的船只并没有什么值得夸耀之处。
    目前世界船只大量过剩,导致最大规模的海运不景气,尤其是油船如此,现在世界三亿吨的油轮吨位中,过剩吨位已超过一亿吨。这种情况估计要持续到一九八○年。
    相反,中国海运的基础建立在本国经济计划的安定的发展之上,这种海运的基础力量是值得注视的。
    以造船而言,上海在文革以前只有一所造船厂,今天已拥有能造万吨级轮船的工厂四个。一九七○年到一九七五年共造了四十四艘万吨级轮船。以前造一艘万吨轮要两年,现在五个月完成。
    刘少奇认为造船能力低的中国,与其造船不如买船,买船又不如租船。文革以后造船工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大胆地促进了思想革命,坚持奉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例如在三千吨的船台上造万吨轮就是一个奇迹。
    中国已向马来西亚出口了三千七百吨级的货轮,这使第三世界也对中国的造船能力表现了深刻的关心。中国船性能好,价钱低,将来甚至日本船主也考虑向中国订购,这是日本造船工业不能安心的。
    一九七五年中国在长江、沿海和远洋的货轮运输量比一九五○年增加了二十八倍,远洋货轮的运货量比文革前的一九六五年增加了一倍。
    今后最值得注视的是中、美关系一旦正常化之后,对美贸易的发展。
    大连建设中国的海运码头最近已经完成,可以停泊十万吨、五万吨的油轮。中国自力更生完成了中国第一座它的大型深海油码头,具有很大的意义,这对原油的运输是很大的贡献。
    据说在新港和上海建造中的货箱码头也在施工中,预料明年完成,这样中国的港口在最近的将来将有很大的变化。随着五年计划的实施,现在看来还存在的混合轮船的现象只不过是一时的,不久的将来将会取消。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