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香港《文汇报》报道:《官场换马与蒋帮挣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6-25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六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报道,题为《官场换马与蒋帮挣扎》,摘要如下:
    问题的困逼,派系的倾轧,使蒋帮政权不得不作大幅度的人事调换。
    伪“行政院”的八个部中,半数“部长”被撤换,这包括“行政司法部长”王任远,“交通部长”高玉树,“财政部长”李国鼎,“内政部长”林金生。与此同时,蒋帮“总参谋长”及“海军司令”也告易人。牵涉之广,是蒋经国据有“行政院长”以来的首次。
    这次撤换,充分揭露了蒋帮政权腐朽、反动,残民以逞的阶级本性。
    官场丑闻贪污舞弊,是蒋家王朝的一大特色。
    且看王任远谋财害命一事:
    台北商民周淡生,经营“周氏钢铁公司”、“中泉金属工业公司”等,曾按蒋帮一九七一年关于进口铝、锡、镍免于查验进口证、退税的规定,大量输入上述原料。讵料蒋帮出尔反尔,于一九七三年复撤回原规定,并派人到“中泉公司”搜查、扣押全部账簿,勒令还税。
    事件转至“法院”,落到“部长”王任远手里。周还税后,却遭王勒迫款项一百万元(台币,下同)未遂。王遂以“诈欺和伪造文书罪”判其子周贤敏六年徒刑,周淡生眼看儿子被押,生意破产,悔恨交并,终致脑溢血去世。
    但王却不因此而罢手,以缓期执行为诱饵,迫逼周贤敏送上现款三百万元,并要周妻以十二万元买来女子供他蹂躏,又要周赠送在白沙湾农场的一块上好田地。
    贪得无厌的需索,使周家穷于应付。在走投无路时,只好诉诸社会,揭露丑闻,交由民众公断。
    事情已无法掩饰,蒋经国面临一项困难的抉择。保存“马仔”,将更激起民愤,直指元凶。权衡之下,只好忍痛割爱,舍车保帅,将王某撤职。
    财政危机“财政部”在“部长”撤换前,“次部长”王绍堉、“粮盐局长”张清治已先被撤职。这深刻反映了蒋帮的财政危机。历年来,台湾财政拮据、粮盐两缺、物价飞涨,陷入无法挣脱的绝境。
    财政拮据可以从大量发行公债、密议印行大钞中看出。为弥补财政赤字,蒋帮一再滥发公债,其名有所谓“爱国公债”、“短期公债”、“年度公债”、“建设公债”多种,面额一次比一次增多,总计历年发行数额,高达二百多亿。
    现在,蒋帮又在筹划发行大钞,大造“大钞便民”、“大钞有益无害论”。但是,连倡议者也承认:“在物价上涨的趋势下,将来可能连十元券的钞票印刷成本都要超过十元券的面额。”台币大钞也将走上金圆券的老路,成为一张废纸。
    与财政困竭及这次人事撤换相关的是粮食问题。一九三八年,台湾稻米产量达二百四十万吨。三十多年来,粮产停步不前,甚至大幅度倒退。由于粮食不足,不得不依赖进口,预计今年将进口粮食四百万吨,远远超过当年粮产。
    这样的财政状况,使蒋帮惊惶失措。在救衰无法时,只好诿过于下属,用撤换人员去寻求出路。
    派系倾轧如果我们查看被撤换的“交通部长”高玉树的个人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他曾经加入民社党,但从来不是国民党员,他曾作为台湾的地方实力派,击败国民党提名候选人,而充任伪“台北市长”,他一直是“行政院”部长中,唯一的“无党派人士”,据说,他曾试图组织新党,其意当然是与国民党争天下,效法西方两党制。因此,在台湾地方显要中,他与蒋经国的关系毕竟与接替他职位的台籍人林金生不同。
    比较林金生和高玉树与蒋家王朝的关系,一亲一疏,一撤一接,可找到撤换中派系倾轧的蛛丝马迹。
    当然,蒋帮“交通部”是民怨极深的。蒋帮窃据台湾以来的二、三十年,不曾修筑过一寸铁路,反而拆除了淡水至台湾大学的铁路,而车祸,如果以人口和面积比率计算,近二十年一直位居全球之冠,车祸频仍,死伤动辄数十。最近一次火车相撞,死亡二十九人,重伤二十六人,轻伤一○七人。这是政治腐败、社会混乱的产物,祸首当然是蒋经国。但是,改组伪“交通部”,既可嫁祸于人,又可提拔亲信,何乐而不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