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读卖新闻》报道《中国南端的少数民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5-04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四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驻北京记者丹藤写的一篇访问西双版纳的通讯,标题是《中国南端的少数民族》,摘要如下:
    水的洗礼在中国外交部的安排下,我们驻北京的外国记者从十三日去云南省西双版纳的傣族自治州访问了一周。现在那里正是旱季。从六月开始进入雨季。从这一天开始是泼水节(春节)。春节休假三天,在自治州的中心地景洪举行庆祝会、泼水、放电影,直到深夜还热闹得很。
    郁郁葱葱的油椰子,成串成串的香蕉,这个地区的民族也是众多的,其数量在十个以上,有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此外还混杂着一些被叫作吉脑的人,他们到底属于哪个民族,尚在研究。这个自治州有六十万人,而傣族人便占了三分之一,汉族人成了少数民族。州革委会主任是傣族人,这反映出这种民族构成情况。
    吉脑人,在云南刚解放时(一九五○年),人口减少了一半,只有三千人,而现在已发展为八千人。
    解放前,这里的社会发展相当落后,有的民族一直处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而现在已学会了使用化肥等新式耕作法,过着定居生活,耕地也固定了下来。去年的粮食产量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两倍。
    根除疾病现在,在整个州有肥料、造纸、电力等各种企业一百零九个,除州县有医院外,人民公社有卫生所,生产大队有合作医疗站,约有五百名「赤脚医生」。听说,天花、霍乱、鼠疫都已绝迹。
    十六日晚上,记者团在曼景兰生产队的社员家里吃晚饭。我是在傣族人岩丙家吃的竹香饭,即糯米放在竹筒内蒸熟后用手抓着吃。
    西双版纳的小学分汉族学校和少数民族学校,两种语言都教。岩丙说:「解放前,根本无法设想能建造和住上这样的房子。这多亏毛主席和党的领导。」地大物博在北京,早晚还是冷嗖嗖的,需要穿外套,而飞到云南省后则需要穿短袖衬衣。这使人想起了常用「地大物博」来形容中国。省会昆明是「夏天不热,冬天不冷」,又名春城。云南可以用于食用和药用的植物有两千一百种以上,号称「植物王国」。稻子收两季,经济作物丰富,农业方面的自然条件很好,因此收入也相当高。我在西双版纳和昆明见到的人,都给我以从容和南国特有的悠闲的感觉。
    西双版纳的曼景兰生产队的公积金有十七万元,有耕种、收割等三十九种机器,拥有储备粮一百吨。去年社员分到三百七十五公斤稻谷,全家每人分得现金一百九十五元。每户平均储蓄四百多元,每家都有自行车、钟表、收音机和缝纫机等。从全国来看,这种收入是相当高的。
    景洪有农具制造厂,规模不大,但可以生产脱谷机和磨米机,而且从铸造到装配实行流水作业。另外,还有造纸厂。
    昆明的国营机床厂则是代表云南工业的大厂,有四千工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