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日《新国策》文章:《被苏联拉入怀抱的阿富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5-08-03

    【本刊讯】日本《新国策》在五月十五日一期刊登平岩五郎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被苏联拉入怀抱的阿富汗》,摘要如下:
    阿富汗在七三年七月通过军事政变而过渡到共和制。毫不例外,原因是国王(查希尔)的独裁和经济危机。外援支撑的国家财政达乌德政权还没有改变曾经是发动政变的正当理由的经济落后面貌。由于一九七○年开始发生经济危机和三年来的干旱,据说这个国家已有八万人饿死,正为购买粮食而感到苦恼。可耕地仅占全部土地的百分之二十,小麦的收成越来越低,这几年,每年要依靠美国等国家援助三十至五十万吨小麦,才能勉强度日。甚至在首都一眼可以看到孩子们营养不良。
    七四年的国家预算年收入为六十亿阿富汗尼(一美元约等于四十五个阿富汗尼——本刊注),年支出为七十亿五千万阿富汗尼,有超过十亿阿富汗尼的大幅度赤字。通货膨胀严重,食品价格一年内上涨百分之四十以上。但控制提高工资,市民生活的痛苦比政变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过出口棉花、水果、地毯、毛皮、胡桃等农产品以及最近几年向苏联出口天然气来获得外汇,但国家经济完全依靠外国援助。同苏联和中国接壤,从冷战时代开始作为重要的中间地带,美、苏、中展开了援助竞争。其结果,迄今为止,还有十亿多美元的债务。若是其他国家,早就由于有大幅度的赤字,而成为国际问题。但可能多亏地利,迄今依靠吸收外资和外援而勉强维持。军事色彩浓厚的苏联援助从援助额来看,苏联大约共计十五亿美元,美国约五亿美元。令人惊讶的喀布尔机场全部是苏联援助建成的。美国不甘落后,帮助建成了坎大哈机场,展开激烈竞争。但在印巴战争中站在巴基斯坦一边的美国因印度支那战争和保卫美元而大大后退了,苏联则仍然保持优势地位。
    在喀布尔市内看到的阿富汗兵士同苏联兵的装束一模一样,有时甚至被误认为是苏联兵。从武器装备、米格战斗机、导弹乃至军服、军鞋全是苏联提供的。训练也全是苏联式的。
    不仅是军事援助,而且最引人注目的似乎是对筑路的援助。阿富汗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所以没有一条铁路,从前国内的物资运输也不方便。但在苏联帮助下纵横交错地建成了三辆车同时并行的漂亮的公路。驱车从喀布尔北上,进入穿过兴都库尔什山脉山腰的萨兰山口隧道。在接近富士山标高的三千五百公尺的高地上有一条全天候的完全用柏油铺的公路,长达三百五十公里,把喀布尔和苏联的工业地带连结起来。平时,装载各种物资的卡车从苏联方面流入,但一旦有事也是坦克大军可以南下的军用公路。
    苏联对军用机场、水库、发电厂、化肥工厂、开发天然气和石油设施的援助是广泛的。令人深深感到阿富汗完全被拉进苏联的怀抱。
    据料,苏联的这种援助对国民生活直接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而反过来,也常常碰到在道理上解释不通的事情。
    看一看高速公路两旁营业的市场,完全是以物易物的。除喀布尔等城市外,国民几乎都不使用货币,马换大米,羊皮换盐,按这种方式找对象进行互换。绘人造成一种象是回到几世纪以前那样的错觉。
    从商品来看,只有豹和熊的毛皮,皮可做俄国羔皮帽的羊羔,小牛群。其次还有杂粮、岩盐、鱼、水果和自己的猎获物。可称为工业制品的大概是打猎用的子弹或者马枪。由于是一个还没有电视的国家,所以西域情调丰富的风俗习惯的传统是根深蒂固的,这证明实现现代化的好处还丝毫没有渗透到国民中去。不结盟政策只是个原则在这个部族混合的国家中最大的民族(占人口百分之五十四)是近似欧洲人的亚细亚系的帕坦族(也叫普什图族),占据着军人和官僚等社会的中枢地位。
    掌握全权的达乌德总统本身是帕坦族。十年来,就是他当首相的时候,也作为大力推行领有普什图尼斯坦的主张的鹰派而知名。因此,政变后经过一年半的时间,同巴基斯坦之间的关系仍不融洽。进一步加深了阿富汗—苏联—印度对巴基斯坦—美国—中国—伊朗这“两个枢轴”在西亚的对立。
    达乌德总统表明:“贯彻不结盟政策,对巴基斯坦关系也将谋求和平解决。”但也频传在边境附近发生了击落直升飞机(巴基斯坦军)事件和双方武装力量集结在边境的消息。
    但是,通情达理的知识阶层呼吁说,最重要的是专心致力于以消除经济不稳定和粮食不足为中心的国内改革。他们担心内陆国家阿富汗即使同邻国发生战争,也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进行战斗,将进一步依靠苏联,结果将扩大国际紧张局势。
    在达乌德政权诞生的当时,就有很多人认为,这次政变是想动摇巴基斯坦,并向巴基斯坦和伊朗之间打进强有力的楔子的“苏联意图的表现”。现在军事观察家仍在注意达乌德政策如何展开,认为这是苏联为对付美国和中国而作的长远部署。
    事实上,达乌德总统七四年六月访苏,虽然是有条件的,但同意了苏联主张的“亚洲集体安全设想”,这给国内外造成了亲苏的印象。并且,提升了政变的原动力苏联派的年轻军官和任用留苏学生以及迅速增加苏联航空公司喀布尔班机的班次,据认为,苏联军事顾问团已达到了相当的数目。也努力改善对华关系但是,认为达乌德总统能够始终一贯地倒向苏联一边的人很少。至关重要的粮食也是以美国的援助为主的。很明显,在民生、文化方面不借助西方的帮助就会落后。毫无疑问,改善同周围各国的关系对内政将产生良好的影响。在外交方面,对伊朗的接近也开始引人注目。
    并且,七四年年底,总统特使访问了北京,接着,巴基斯坦外交部长也访问了中国,以中国为中心,这两个国家已经出现了关系正常化的动向。这和印巴关系正常化有关,也包含着进而向着消除中印对立的方向发展的可能性,借助于中国的积极工作,阿富汗很可能展开多面外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