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美《每月评论》文章:《中国的绿色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4-12-29

    【本刊讯】美国《每月评论》一九七四年十月号刊登本·斯塔维斯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中国的绿色革命》,摘要如下:
    中国农业方面在过去几十年内情况如何?中国象其他亚洲国家那样在农业方面经历了一场“绿色革命”吗?同过去和同其他亚洲国家相比较,今天中国的农业生产率有多高?简单说来,我的结论是:中国正在迅速实现农业现代化,粮食形势可能比多数其他人口众多的亚洲国家要好。然而,要赶上人口的增长是一项巨大的挑战,因此中国可能在将来面临困难。农业现代化在一九六一——一九六二年,中国的领导作出了一项必须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决定。在作出这项决定以前,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经建立了一个能够为现代农业提供需要的机器和化学品的工业基础,已经建立了集体化的农业,因而不可能有地主或富农阶级来垄断农业现代化的利益。
    一九六二年以来,中国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使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中国的化肥工业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因此到一九七二年,化肥供应的数量约占农作物所需全部肥料的百分之三十。由于灌溉系统实现了很大程度的机械化,因而在大约百分之八的耕地面积上一旦需要时就能够在几乎任何气候条件下供水(或者排水)。(总共有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面积可以得到灌溉。)拖拉机目前能够耕种大约百分之十八的耕地面积。培育了各种产量很高的种子,并且(到一九七一年)在大约百分之二十的稻田和百分之十以上的麦地里得到推广。这种稻种可以同菲律宾的“奇迹稻”相比,但它是在中国独立培育的,并且在分发“奇迹稻”种以前已被推广。这些农业技术的提高对产量的影响是引人注目的。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粮食产量每年大约增加百分之六,从任何标准来看,这个增长比例都是非常快的。
    总的来说,中国把现代资源集中在大约十一个地区,中国人把这些地区称为“高产稳产区”。在这些地区,农业是非常现代化的,按照国际标准,每公顷的产量是高的。这些地区目前约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供应全国粮食的大约百分之二十五。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七一年,增产的百分之四十二是这些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直接结果。
    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中国种植谷物的地区百分之二十实现了现代化,这是一项不小的成就。中国的农业地区是十分广阔的,五分之一是一块很大的面积。按照非常粗略的计算,中国实行绿色革命的范围同亚洲其他国家实行绿色革命的总面积一样大(工业化了的日本除外)。农业生产的趋势在这篇短文中,我只谈农业生产中看来特别重要的三种趋势。
    头一个趋势是,从一九五三年(那是在克服战时破坏状况以后)到一九七三年,总的看来谷物平均每年比上一年增加大约百分之二,(请注意这只是谷物产量,不是全部粮食或全部农业产量)。我们缺乏这段时期人口增长的准确统计数字,不过它大概也同这个比率差不多。谷物生产增长赶上人口增长是一项重大成就;不过很清楚,它仍然是一场激烈的竞赛。
    第二个趋势使人有理由感到关切。自一九七○年以来,谷物产量一直在二亿四千万吨和二亿五千万吨之间徘徊。没有保持六十年代中期那样很高的增长速度。气候不好可能是一个原因。加强的计划生育运动或许就是表明中国领导人断定今后粮食可能成为严重问题的一种迹象。
    最近的一些消息表明,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而且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中国人正在大力解决肥料问题。去年他们签订了购买一整套化肥工厂的合同。他们不是仅仅购买几个工厂,而是购买整套的工业设备,以此来补充他们的已经很庞大的化肥工业。另一项发展是非常迅速地增加机井以灌溉中国北部平原的麦地。
    最后,中国人现在正在积极地参加农业科学方面的国际交流。
    第三个趋势是由于实行农村多种经营而使收益不断增加。虽然按人口平均的谷物产量差不多保持不变,但是其他农业产品(蔬菜、水果、家禽和牲畜、鱼类、烟草、茶叶、中草药、蚕茧、棉花和其他纤维作物、糖料作物等等)的产量大概是上升的。由于中国的价格制度有意识地把谷物价格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上,农村现金收入的大部分就靠这些辅助作物。此外,农村工业(制砖、农用工具、一些金属加工等等)在过去二十年当中也有所发展,这又进一步补充了农村的收入。
    中国的全国农业典型大寨表明了实行多种经营的重要性。虽然大寨由于它在移山造田和达到非常高的谷物产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而理所当然地享有盛名,但是多种经营是它收入增加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各种调查和访问者所作的一些报告,我估计农村按人口平均的净收入在十五年内大体上增加了一倍(即每年增加百分之五),从五十年代中期的六十八元增加到六十年代末期的一百五十八元左右。生活水平当然有了很大的提高。
    一些迹象表明,政府比以前更强调农业多种经营了。这项政策看来是非常明智的。同其他国家的比较中国的粮食情况不能同先进的西方国家比较,因为西方国家的食物主要靠动物蛋白。适于同中国比较的是其他亚洲国家,那里的主要问题是能否有足够的粮食生存下去。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做得非常好。
    分配粮食的方式对于确定消费水平也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国,农村方面的集体所有制,以及国家的经济计划保证粮食合理的平均分配。对比之下,在其他亚洲国家,粮食的分配很不平均,上层阶级吃的是充分和营养丰富的食物,穷人吃的是仅能维持生命或者甚至低于这个水平的食物,因而患有营养不良症。对人口多的国家,如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孟加拉来说,农村地区的粮食消费必然同生产水平有很大的关系,而在这些国家里情况看来是阴暗的。
    结论同其他人口多的亚洲国家比较,中国是成功的,但是中国没有理由在取得成就后心安理得。今后几十年的任务是巨大的。对于其他一些亚洲国家,将来的前景是阴暗的,看来不可避免地要增加对进口粮食的依赖(这对国际关系将有重大后果),而且将继续有营养不良现象,至少在短期内是这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