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日《每日新闻》报道:《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基本上顺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8-24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八月十八日刊登该报驻香港特派记者中野发回的一则电讯,题目是《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基本上顺利》,摘要如下:
    文化大革命之后,争取稳定内政的中国,在整顿党组织和国务院的同时,还全力以赴地进行经济建设。以邓小平副总理为首的老干部和业务官员的重新任用以及国家建设委员会和国家计划委员会恢复办公,其目的都在于新老干部团结起来建设国家。然而,在政策方面,也不单是进行政治号召,还在工农业方面实行诸如奖励制度等灵活措施,努力提高生产。积极从西方进口成套设备,这也是引人注意的。
    如果把七月到八月的新华社发的消息和《人民日报》等报道的一部分消息综合起来看,那么今年上半年(一月到六月)的特点有以下各点:(一)夏粮作物获得了建国后的第二个大丰收,秋季作物由于自然条件好转也可望丰收;(二)工业方面,铁、煤、石油、电子工业和支农机械的生产有了显著增加:(三)在二十九个省市中,有十八个省市超额完成了工业生产;(四)在贸易方面,同西方先进国家特别是同日、美、英之间的贸易增加是显著的,正象在东京已开始了签订日中贸易协定谈判那样,扩大贸易的谈判也是积极的;等等。由于经济统计数字不全,所以还难于立即作出判断,但香港的专家认为:“上半年的经济建设基本上是顺利的。中国就是要在这种形势下迎接党代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取得第二个大丰收据中国新闻社七月三十日发自北京的消息说,中国从去年后半年到今年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尽管如此,但小麦、大麦、豌豆等夏粮作物的总产量仍获得了建国后的第二个大丰收。
    美国农业部的分析说:“今年全年的收获量似将超过去年。”
    近三年内,中国的粮食产量是,七○年为二亿四千万吨,七一年达二亿四千六百万吨,七二年为二亿四千万吨,因此,今年将超过二亿四千万吨,这似乎已基本上可以肯定。中国虽然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却仍然保住了这样好的收成,可以认为其原因是基于以下三点的人民的革命斗争精神,即:(一)人民公社制度的集体经济的优越性;(二)大规模的农田建设和水利建设;(三)改良土壤。的确,“农业学大寨”已成为全国性的口号,生产热情是惊人的。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灵活地实行在文化大革命中成为议论对象的奖励制度和允许保留自留地的做法也起了作用。工业:基础工业的能力倍增由于大都是各地的报道,因此难以看出全貌。不过,报道说,在二十九个省市中,有超过半数的十八个省市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生产指标。根据产品不同而不同,但与去年同时期相比,多数产品增产了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五十。特别是上海、北京、湖南、湖北和甘肃等五个省市在上半年创造了历史上的最高纪录。
    去年,关于上半年的生产情况的报道只有六个省市,与此相比,今年是极其良好的。
    在这些报道中可以指出,第一,中国正在致力于钢铁、石油和煤炭等基础工业的生产。
    石油的增产,可以从决心向日本出口大庆原油这一点看得出来。就象要证明这一点似地,报道说“大庆油田的工人在六月底以前已打好一批油井,投入了生产”;此外还报道了青海和西藏等地开采原油的情况。据估计,今年的年产量将达三千五百万吨。此外,在文化革命中生产下降了的煤炭似乎又恢复了过去的好局面,除在国内研制新设备外,最近和英国订立了购买价值一千二百万英镑的采煤设备的合同。
    第二个特点是,努力争取发展包括内陆部分在内的全国的工业生产,尤其是发展支援农业工业。
    贸易:同西方扩大交易,反映政治形势的好转关于进出口的数量,中国方面一概没有发表,只能依赖于对方国家的统计来判断。在上半年的最后阶段,引人注目的是同日、美、英之间的贸易额增加了。日本向中国的出口以钢铁制品为中心,达四亿七千二百六十万美元,进口以生丝和棉织品等为主,为三亿九千八百八十万美元,总计是八亿七千一百四十万美元,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百分之六十六点二。
    从美国的情况来看,贸易当局在今年年初曾推算说:“对中国的贸易在今年内将达到三亿五千万美元至四亿美元”,但在上半年就已经超过了七亿美元。
    另外,英国向中国的出口在六月底达九千六百二十五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从这三国的情况来说,日本与中国实现了邦交正常化,美国设立了联络处,英国在北京举办了工业展览会,等等,这些政治关系的改善起了推动作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