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阅读
  • 0回复

谁也没有写过的苏联(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8-05

三、国货和进口货自由市场
    在苏联,顾客不经店员同意,不能把商品拿在手里仔细观察。苏联市民走进店来,站在陈列的商品前,问店员的第一句话就是:“这是进口货?还是国货?”如果店员说“是国货”,顾客就一眼也不看,立即向第二个售货场走去。顾客的态度如此地彻底,肯定是因为他们过去有了国货简直粗糙得不象样、买了不上算的经验。
    我在莫斯科期间,也由于苏联人提出过忠告,所以对苏联货一直敬而远之。但是,也有多少次实在没有办法,只好买了。货色确实差,一用马上就坏。有过这种惨痛的教训,就再也不买了。
    在苏联,除去国营商店以外,还有集体农庄市场(自由市场)。我们的公寓附近,和大马戏场并排有一个莫斯科最大的中央集体农庄市场,我常常去。
    这里有和国营商店不同的气氛。
    蔬菜、水果、直至花草,自由市场的价格高,质量却是国营商店所不能比拟的。自由市场的苹果,只只大得喜人,擦得光亮鲜艳。街上店里很少看到的鸡,这里随时都有,牛羊肉也非常新鲜。
    在自由市场上,卖货人向顾客打招呼,把商品装进顾客的篮子里,这种服务态度和国营商店的营业员冷冰冰地板着脸,毫无服务精神的情况相比较,简直叫人感到这是不同的两类人。因此,价格虽然比市面上的高得多,自由市场却总是生意兴隆。
    到了临近五一节和革命纪念日这样的大节日的时候,这个自由市场的销售情况就更好。到自由市场来卖货的集体农庄庄员口袋里装满了钞票,兴高彩烈。漂亮的煤气灶
    我们到莫斯科以后,买了苏联造的自行车,这是我们的第一次失败。在第一个冬季将要过去的三月下旬,在由于运动不足而苦恼的孩子的苦苦央求下,我们在运动用具店买来了自行车,只在院子里骑了半天,链条就脱落了。请看院子的人给修了一下,可是,轮胎的气门螺丝又松了。苏联有一种制度:卖货的商店绝对不管修理,东西出了门绝对不给退换。这辆自行车的修理厂是指定的,离莫斯科市中心有几十公里,所以终于没有拿去修理,孩子的梦想也就付之东流了。
    我们没有从日本带来座钟,谁料到竟因此买了三只。用卢布买的一只和在美元商店买的一只不久就不走了。修钟也和修自行车一样,要在指定的地方修理。一次,我带着有毛病的钟去修理,那里已有人排了一字长蛇阵。我一看这情况,索性就回来了。
    看到这么多不好的东西,我甚至觉得苏联在产品出厂的时候也许没有检验这道工序。每遇街上买来的东西很快就坏了的时候,都加深了我的这样想法。买了一只水壶,也是才用一个半月,壶嘴就掉了。电灯泡平均三个星期就有两个断丝。
    最使人恼火的是煤气灶。旧的坏了不保险,所以带着申请信,到管理处去申请换新的。因为听人说,新造的煤气灶比现在那种粗糙得象铁块的多少好些,所以抱着希望等待着。后来煤气工和监工运来了笨重的煤气灶。他们立即动手,拆下旧的,安装新的。我问:“这是苏联造的?”监工心不在焉地回答说“嗯”。我有点放心不下,因为有客人来,我就走开了。客人走了以后,工程还没有完结,不管那个工人怎样努力,因为各部分的螺钉孔都错开两三毫米,所以螺钉怎么也拧不上。从这天做晚饭起开始使用,煤气灶就每天都出毛病。我非常气恼,心想,这下子二万四千日元算是白花了。四、服务状况排队的末尾
    在苏联,商店、公共汽车、电车等交通工具,乃至包括餐厅在内的服务部门,排队成了正常现象。在莫斯科经常听到的对话是:“谁排在最后?”
    我对大量浪费时间的商店排队总是感到烦恼,如果是因为人力不足而店员减少,那么从物质方面补救,普及自动售货机不就行了吗?
    我认为比这种物质上的缺陷更严重的还是精神上的缺陷。目前状况是,店员神气活现——喂,我卖给你啦。顾客则低声下气——“多谢多谢,您卖给我了”。上餐厅吃饭就象去讨饭吃,上理发店也象去请求给梳整头发。顾客这样拥挤,排了长队,但是,店员绝不会主动地加紧干活,店主任也绝不会考虑怎样使一早一晚商店的高峰时刻把货顺畅地卖出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