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政治局的改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4-30

    【本刊讯】英《泰晤士报》四月二十八日以《政治局的改组》为题发表社论,全文如下:
    莫斯科政界人士的更动有一种妥协的样子。这次更动是在主要讨论外交政策的一次重要的中央委员会会议刚结束之后进行的。人们知道,勃列日涅夫现在不得不正视他同美国和西德的和解在国内遭到的反对。有人批评他把贸易置于意识形态之上,并过分热情地追求缓和从而冒使苏联和东欧丧失安全的危险。他在为苏联经济迅速获得西方技术援助方面投下了很大赌注,但是西方的反应比他希望的慢,因此,他最近可能受到了更大的压力。同德国的关系在莫斯科也是特别敏感的——赫鲁晓夫正是在他修补同西德的篱笆的时候倒台的。
    新的政治局既可以对付,又可以适应这种压力。缓和的主要反对者之一——谢列斯特被解职了。他若干时候来一直遭到攻击,部分是因为他对乌克兰民族主义持暖昧态度,沃罗诺夫也被解职了。他批评过勃列日涅夫的更加集中化的农业政策。这部分人事更动说明勃列日涅夫的权威巩固了。
    这些新的委员说明事情的另一方面——他们不那么反对缓和,但是也可保证缓和不会变得无法控制。葛罗米柯由于他长期来忠心耿耿地为国效劳而得到了报酬,但是也是由于认识到,外交政策目前非常重要,需要一个自有经验和可靠的人物来掌权。
    更为意味深长的是,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和保安警察头子安德罗波夫提升了。身任这种职位的人物当上政治局正式委员,多年来还是第一次。他们现在在这个国家的决策机构中将拥有正式的表决权。这一点显然意味着,对外防务和对内安全已被提升到决策方面的中心地位。
    因此,前景是,将继续——但是很可能是更为小心翼翼地——谋求缓和,更加关心苏维埃联盟的军事力量和内部团结。如果要采取其他什么行动,那么几乎肯定需要作出多得多的根本改变。
    勃列日涅夫一心致力于同美国和欧洲达成和解。他迫切需要美国的技术,一旦同中国发生麻烦,他就需要使他的西翼安然无恙。很可能,他还想,如果能够的话,把一些稀有资源从军事转用于民事用途。但是,他发现,由于他希望巩固现状,特别是欧洲的现状,要求在国内作出改变的压力就更大了。一旦大门口没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敌人,就没有那么明显的理由在国内实行纪律了。要输入西方技术,而不同时输入某些西方的经济组织思想,也是很难办的。
    为什么苏联的报纸越来越强调指出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上的威胁,其原因也就在于此。问题是、苏联是否能两者兼得——既有缓和与技术而又不用在国内作出变动。新的政治局的组成表明,将作这个尝试。对西方大国来说,适当的反应是,不要逼苏联制度作出内部变动逼得太甚。已经存在的压力是相当大的,而并不总是在外来影响的助长下形成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