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纽约时报》文章《新的外表,实质如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3-22

    【本刊讯】美国《纽约时报》三月十一日刊登了C·L·苏兹贝格发自堪培拉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外交事务:新的外表,实质如旧》。摘要如下:
    自一九六八年以来,尼克松总统所做的最明智的外交任命之一是任命马歇尔·格林为驻澳大利亚大使。因为格林这位职业外交官原来是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所以,澳大利亚人认为,华盛顿现在不再把他们看作是不成问题的了。
    惠特拉姆先生去年十二月就职担任二十三年来第一个工党的政府的首脑。他的竞选演说以及后来他的内阁成员们的讲话都表明,澳大利亚正在成为一个很难相处的盟友。
    即使是在前几届比较保守的政权的领导下,人们也一直有这样的看法:堪培拉是美国推销二等政治使节的地方,因为,澳大利亚被认为是二等伙伴。
    惠特拉姆先生曾做了某些暗示:他要把澳大利亚引向中立的道路。他嘲笑东南亚条约组织,容忍有关把美国驻这里的军事设施赶出去的谈话,讨好中国,并对中立主义送秋波。
    他承认,他的政府打算比它的前任几届政府更为公开地表现出民族主义的态度,而且将追求它认为是它自己的利益的东西,而不是简单地接受美国或英国的领导。
    惠特拉姆认为东南亚条约已气息奄奄,不起作用了。然而他将继续遵守这一条约,只是他坚持说,东南亚条约组织并不“破坏”一九七三年关于越南问题的巴黎协定。他也不会允许泰国以任何方式利用这个联盟去反对中国。
    总起来说,惠特拉姆去年十二月上台时看来一意要把国际上的许多东西砸碎,着手奉行一种为澳大利亚人所不熟悉的中立方针。但是,他在实行中立主义方面最初采取的试探行动在访问雅加达时遭到拒绝。印度尼西亚是澳大利亚的占压倒地位的重要邻国,就象美国是其占压倒地位的重要盟国一样。因此,堪培拉就已经决定把变化搞得比较温和些。人们可能会说,看来这在更大程度上是一项新的政策面貌,而不是~种新的实际内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