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美国农业界人士谈免耕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12-31

    【本刊讯】在美国,自从“免耕法”提出以后,引起了生产上的兴趣和重视,并在许多州和一些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和小麦,尤其是玉米)生产上应用。有关部门对此问题也进行了相应的研究,通过实践,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这种方法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也存在不少缺点,而且其中有一些是比较严重的。美国的《作物与土壤》杂志曾就此问题召集了国内有关方面的专门人员进行了讨论,下面是他们对免耕法的一些看法(见一九七○年该刊二十三卷第三期):
    免耕法主要用于禾本科草地或同一作物连作或其它行播作物之后所种植的别的行播作物。目前用得最多的是连作玉米以及大豆或草场之后的玉米。农业上考虑免耕法的应用因前作、土壤类型、覆盖物、降雨和温度而异。一般认为以草场为前作、土壤质地比较轻松、排水比较良好、有机质含量比较高、前茬作物遗留有较多的残留物覆盖地面和土温比较高的地方,免耕法容易成功。在气候条件好的年份,产量与传统耕作法相近,干旱年份则高于传统耕作法,但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上,免耕法往往不如经过耕作的好。另外,免耕法也比较适于坡地,因为在坡地上采用传统耕法往往存在土壤侵蚀的危险。
    在上述条件下,免耕法优于传统耕法的原因在于免耕地上有前茬作物(或草地)残留物的覆盖而减轻了土壤表面水分的蒸发,避免由于耕作时所引起的土壤失水,覆盖物的存在还提高了水分的渗透作用,减轻地面径流。在不少地方,由于这些作用而使土壤中能够贮积较多的水分,供整个生育期间作物的利用。因此,在干旱情况下,免耕法表现增产。但在排水不良的土壤上,较低的蒸发是无益的,早期土壤中较高的含水量反而推迟湿地的播种或造成强制播种。由于湿地的大部分热能用于水分的蒸发,土温也较低。即使是排水较好的土地,免耕法因地面覆盖物的存在而往往也降低土温。据报道,每英亩产量为100蒲式耳的玉米地的作物残留物约能使4英寸深处的土温降低2°F(即每吨残留物约降低土温0.7°F)。北部地区因土温降低而减低玉米前期的生长量,对后期成熟也有不利影响。但在较干旱地区,早期生长量下降并非不利,因其可以由于有较多的贮水和较高的可利用水而得到补偿。南部地区由于覆盖物引起的土温下降造成生长缓慢的问题并不重要。
    很多报告指出,免耕玉米苗数比传统耕法低(可能低百分之十),认为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加大开沟器和压轮的压力得到克服,当采用窄行播种时,则需借助于加大播种量始能解决。
    杂草是免耕法中一个关键问题。由于在免耕法中,播种前和作物出苗后都不采用耕作措施,所以播种时使用的除莠剂就必须做到消灭全部田间植被和抑制新杂草的出现而又不能伤害作物。在这一问题上,他们认为,除少数例外(即有些杂草用目前的除莠剂无法消灭而又大量出现的地方根本不能采用免耕法),现有一般的除莠剂当使用适时和用量得当时,完全可以达到上述除草的要求而保证免耕法的使用。认为,由于目前尚无一种能起到全部所需作用的药剂,因此各种除莠剂结合在一起使用很有必要。除莠剂的混合使用必须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因杂草感染的广泛变化使一种混合物在某种情况下效果最好。在另一种情况下又很差。根据美国的杂草情况,他们认为把迅速触杀作用和有残效控制作用的除莠剂结合在一起效果较好。此外,重点应放在寻找能够消灭不同种类杂草和对后发芽的草苗有相当残效的除莠剂上。为避免后期大草的危害而造成严重的局面,认为前期使用超量的除莠剂很有必要。
    病虫害是当前免耕法中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有关方面人员认为:免耕法加剧了病虫的危害。这一问题不解决,免耕法就不能采用。在病害方面,免耕法直接违背了把病害消灭在其感染新作物之前的原则。植物残留物的存在将扩大仅能生存于专门的植物组织上的病害,在某种程度上使病害的防治工作复杂化。除非在免耕法中能够防治病害,否则应认识到在这种方法中有潜在的危险。病源菌除可以借风从远处传来之外,也可直接来自土壤中的植物残体。当感病植物的茎叶残留田间时,病源菌能在土壤中长期生存,大豆茎褐腐病就是一例。只有当植株残体被分解之后,病菌才因得不到养分供应而死去。免耕法将大量残留物遗留在田间,为第二年的发病提供方便条件。所以在感染大斑病的玉米茬地上用免耕法进行玉米连作是一项不高明的措施。如果一定要采用免耕法而又存在病害问题时,应先种一季不易感病的作物,以争取充分时间使病叶分解,另一方面应种植抗病品种。后者是根本的措施。但对有些病来说,如大斑病,目前能利用的抗病品种不多。
    在虫害方面,主要的问题是地下害虫(尤其是加害种子的害虫)。至于地上害虫,问题虽然也不小,但目前的杀虫剂仍能继续保持很好的防治效果。
    种蝇、地老虎、蛴螬和玉米食根虫等是对免耕地威胁最严重的地下害虫。金针虫和种蝇使有的免耕玉米地苗数比传统耕作地少百分之二十——二十五,严重者缺苗达百分之九十。缺苗率高的原因在于免耕地土温较低,种子发芽较慢,使种子遭受虫害的过程加长。这些虫害问题在北部地区尤为严重。因为那里种子发芽时的温度更低。对有些地下害虫的防治虽然最近有新的杀虫剂可以进行种子或播种沟处理。但仍需发展适于免耕玉米的新药剂和药械。因为效果好但需施入土中的杀虫剂使地下害虫防治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此外,免耕玉米地田鼠和蛞蝓的破坏性也很大,常常造成严重缺苗,有的地方不得不进行数次重播。一九六九年,俄亥俄州的免耕玉米由于蛞蝓加害,缺苗率高达百分之六十,而传统耕作地不到百分之五。目前对此类害物尚无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
    在养分吸收方面,试验表明免耕玉米和结合传统耕作进行施肥的玉米一样从撒施地表的肥料中吸收足够的养分。
    有关免耕法的研究和生产仍在继续进行中。这种耕作制度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田间生产耕作作业的一种趋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