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法兰西观察家”周刊评我“鸣”“放”政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06-04

    【本刊讯】巴黎“法兰西观察家”周刊5月23日刊载密歇尔写的一篇题为“中国:讨论是马克思主义所必需的”的文章。全文如下:
    将近一年以前,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百花齐放”的口号,这就提出了一
    切艺术、科学和哲学派别在党内和党外都享有言论自由的原则。尽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在理论上是重要的,放弃这种现实主义的垄断,起初看来可能只是一个没有什么重大意义的提法而已。当时任何人似乎都不表示反对,这种可疑的一致支持,可能令人担心这是在共产党以空前速度使经济集体化的时候搞的某种纯粹迫于环境的伪装开明的阴谋。那时以后,这个共产党国家中前此所禁止的某些“花”开始“放”了,“谈情说爱的或描写日常生活琐事的书籍”也在人民中国编写出来了。某些共产党员最近对这些情况表示愤慨。可是这种愤慨引起了报纸上的反击。于是展开论战,共产党坚决支持“放”的方针。共产党在维护这个方针的时候所用的词句,是使人不可能再把它当作口号的。
    前不久,中国共产党机关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文章,指责害怕“新花”中出现“几株毒草”的“同志”,指责他们“把问题简单化”的倾向——把他们引导到教条主义的倾向,同时阐述了为什么要彻底执行这条新方针的思想和政治理由。“一定要让人民弄清道理,从而信仰马克思主义”
    这家报纸写道:“思想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动力。假如马克思主义不同什么作斗争,马克思主义便将停止发展,便可能变成相反的东西——
    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是主张把所有的事实讲出来的,因为任何真理都将丰富马克思主义……不管表达这种真理的人是赞成马克思主义的还是反对它的。”因此,“人民日报”驳斥了“压制和禁止的方法”,并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在同非马克思主义者讨论中平等对待他们,不要采取任何盛气凌人、片面、武断、不加分析、形而上、教条和宗派的态度。”
    “人民日报”肯定说,还由于其他理由而应该摈斥教条主义。一方面,“教条主义有害于科学研究和文艺创造。”另一方面,从政治的观点看来,“应该了解,小资产阶级思想的著作,是不能用教条主义的批评来攻破的……尽管合作社运动和工业集体化扩大了,可是中国原有的五亿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分子,仍然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在我国存在下去。”
    “消除”这种思想,“将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只有“细致的工作”,“对事实进行可靠的研究”,“代表不同派别的人之间进行讨论”,才能使“人民在完全懂得道理以后得出正确结论”。
    中国共产党这种态度中的最显著的一个方面是:不仅认识到为了马克思主义本身的好处有必要进行思想竞争,共产党还坚持这一事实:共产党的政治胜利绝不必然就意味着它在思想领域也取得了胜利:“如果马克思主义不指导思想斗争,资产阶级就会来指导。”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深信马克思主义将取得最后胜利,马克思主义“不怕批评……”,“它善于在即使资产阶级思想居统治地位的时期继续发展自己”。但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共产党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想用不管怎样的代价来取得这个胜利:这个胜利应该是真正讨论的结果,而且这个胜利只有在“马克思主义代表客观科学真理”的时候才能获得——这是一个惊人的严格公式。苏联人将效法中国人吗?
    这一切都表明中国共产党仿佛是意识到:它所处的环境同在它之前取得政权的其他国家、特别是苏联的兄弟党所处的环境比较起来是全新的。中国不是孤立的,并不像斯大林主义统治下的苏联那样,而且世界原子均势保证它得到了相当的安全。它也从其他共产党的艰苦经验中获益匪浅。它的客观环境比较起来不能够使它的领导人有变态心理而感觉到国内国外都存在着危险,或者说简直不能够发展宗派倾向。这样,似乎就使执政党的思想有了更可靠地发展的可能性。因此,严格的新闻检查和镇压机器看来已没有必要被当作思想斗争的工具了,因而似乎默认可以从马克思主义本身中解放一下。假如事实证明已经接受这种公开的思想竞争,假如“用马克思主义所由产生的一切真理来丰富马克思主义”也得到了证实,那末中国共产党同时也就建立了真正共产主义运动的真正历史,而斯大林主义的历史便会退居它应有的地位——简单的、然而漫长的令人痛心的序幕的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莫斯科“文学报”已认为有必要转载“人民日报”这些文章的长篇摘要而不加评论,尽管摘录的这些段落是同苏联仍然遵行的正式方针相反的,正如几周以前“真理报”转载了中国这家机关报发表的关于共产党由于它的统治地位而不可避免地会官僚主义化的那篇文章一样。作为苏联保证中国得到安全的交换品,苏联是否将从中国学习自由主义呢?(文内插题是原有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