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美刊报道:《在俄国国内:罕有的抗议之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7-01

    【本刊讯】美国《新闻周刊》六月二十六日一期刊载一则报道,标题为《在俄国国内:罕有的抗议之声》,摘要如下:
    俄国人承受苦难的能力是传奇式的。成百年来,民间传说和文学作品都纷纷赞扬俄国人民承受沙皇和人民委员的压迫、恶劣的气候、经济贫困、革命和战争所带来的无穷无尽的苦难这种特有的能力。
    而现在,一小批对现状不满的苏联人竟敢就苏联的头号问题——国家经济的极端不公平情况——发表意见了。本月初,自称为“公民委员会”的一个匿名组织把一千多份粗糙地油印的传单塞进了莫斯科各地的邮筒。
    公民委员会的这项传单证实了苏党总书记勃列日涅夫的这一论点:俄国人顽强地“承受艰难困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根据地下传单撰写者提供的统计数字,苏联的生活水准在世界上只占第二十六位。
    俄国存在着特权阶层,这不是什么新闻。南斯拉夫作者德热拉斯称他们是“新阶级”,俄国小说家布尔加科夫曾经在《主人和玛加丽塔》一书中嘲笑过他们。工资差距很大,譬如说,一个熟练的工厂工人的工资一个月大约为一百三十四卢布,而他的厂长一个月多达一千五百卢布,外加奖金。但是使苏联的“特权阶层”脱离普通群众的不完全是钱的问题。譬如一个党的工作者一旦掌握了一定程度的权力,他就可以永远免除像排队或同一个绷着脸的商店售货员面对面争辩这样一些事情。
    也许,没有别的什么地方的生活比住在科学城中的苏联名流的生活更加美好了。它座落在西伯利亚。它是在一九五七年建起来的,专门用苏联的最优越的生活水平来吸引和娇养一批高级科学家。
    由于苏联的特权阶层还不到总人口的百分之一,因而不可避免地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会允许一个唯我独尊的、根深蒂固的特权阶级显然平安无事地存在下去呢。部分的答案在于这样一个事实:这批苏联名流是不引人注目的消费的能手。他们总喜欢在他们自己的、同无产阶级群众脱离开来的圈子里往返应酬,总之他们避免公开地厚着脸皮显示他们的特殊身份。
    苏联仍然继续保持一个完全平均的、无阶级社会的假象,它的宣传机构很少放过机会来奚落“格格不入的资产阶级实利主义”。现有的虚假并不常常是掩盖得住的。当公众看着一辆要人的大型“海鸥牌”轿车,完全无视交通信号,转过弯来沿着莫斯科的一条大街驶去,大概都会感到厌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