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阅读
  • 0回复

日本《读卖新闻》记者自莫斯科报道:《勃列日涅夫的四个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2-06-07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六月二日刊登了该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新井发回的一条消息,题目是《勃列日涅夫的四个难题》,全文如下:
    莫斯科最高级会谈结束的那一天,在克里姆林宫内豪华的格奥尔基大厅的“告别宴会”上,勃列日涅夫总书记真是太高兴了。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在近一个月中出色地经受了德苏条约的批准和实现美苏最高级会谈这两个考验。因为对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由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个人直接干预,也就是说为其成功赌上了政治生命,所以其内心的得意与喜悦是可以充分了解的。
    然而,在美苏首脑会谈的成就的背后,也产生了使克里姆林宫头痛的影响。对勃列日涅夫总书记来说,进一步扩大会谈的成功并使之具体化是当然的,可是谋求在成功的背后所产生的难题的对策却是当前最大的课题。
    第一个课题是河内对佯装不知加强轰炸北越和布雷封锁而迎接了尼克松总统的莫斯科的不信任和疑虑。一面亲自下令加强轰炸南北越南,一面又通过莫斯科的电视广播高谈和平,呼吁人们保卫世界上的儿童免遭战争惨祸。尼克松总统的这种言词,在越南人听起来,显然是多么的虚伪。
    同时,对要求拒绝尼克松访苏的日本和澳大利亚的两个共产党,对沉默而持批评态度的北朝鲜等,苏联所作的解释到底能不能行得通还是个疑问。不能否认的是,苏联支援民族解放斗争的招牌,因在轰炸北越的情况下举行莫斯科会谈而多少退色了。既要使和平共处政策与支援民族解放斗争并存,又要谋求“恢复”社会主义阵营和共产主义运动首领的“名誉”,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打开莫斯科会谈以后的中苏关系(的僵局)将是个问题。作为勃列日涅夫政权,由于这次会谈而牢固地修补了美苏之间的渠道,在挽回了因美中接近而带来的不利条件之后,就将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接通中苏间渠道。这从不给成功地同中苏双方加强了关系的尼克松政权以单方面的外交优势来说,也是必要的。
    因为使欧洲的稳定更加牢固,苏联似乎能对北京使用软硬兼施的更果断的行动了。象勃列日涅夫总书记前不久提倡过的那样,同美苏关系一样,在中苏关系上也要适用和平共处的原则,这可能会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诸如所传在运送援助北越物资方面实行合作等等,并不是没有感到中国方面也有改变的迹象。但是,无论怎么说,中苏对立和相互不信任的念头是很深的,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仍然要在对华关系上遇到麻烦。
    第三是巩固东欧体制的问题。在以“保卫社会主义”的名义下对捷克进行军事介入,而在北越又直接遭到侵略的时候,却大事欢迎侵略者的最高负责人这种矛盾的逻辑不难使束缚东欧的“有限主权论”成为孱弱的东西。苏联在尼克松总统从波兰启程之后,将召集华沙条约首脑会议向东欧各国报告尼克松访苏结果,人们预料这是在要求支持的同时图谋拉紧缰绳。然而,借尼克松总统访问苏联和波兰的机会,东欧加深自由化的倾向的可能性也大起来了。
    第四是对苏联国内的影响。尼克松访苏并没有在苏联人民之间掀起“尼克松热”,可是,克里姆林宫的领导人本身却大大欢迎曾经是“反共志士”的尼克松,允许他通过电视广播直接向苏联国民发出呼吁,这就成了使苏联国民的对美观、对西方观发生变化的机遇。苏联当局一直执拗地号召对西方抱有的警惕性将淡薄下去,这已成为不得已之势了。一面呼吁同西方和平共处并扩大实务性接触,一面又想在水滨阻止西方思想、文化对国内的影响。这策略是很难成功的。
    勃列日涅夫政权,当欢迎尼克松总统的时候,一方面图谋加紧对国内意识形态的控制,另一方面又想以回马刀斩掉反对尼克松访苏的国内的“鹰派”。但是,正象在尼克松访苏前不久在立陶宛发生的暴动那样,国内要求自由化的活动并未衰退。相反,正象对尼克松总统电视讲话所表现出的那种令人吃惊的冷淡的反应那样,对于对越南人民的“心理上的背叛”的反抗感和怀疑的呼声,竟是那样意外地强烈。可以说,苏联的宣传机器那样拼命地反复张扬莫斯科会谈的成就与意义,反倒可以说,暗暗地说明了国内外都存在着这种不容忽视的疑问。
    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以莫斯科最高级会谈渡过了采取断然手段的阶段。这在成为今后的勃列日涅夫外交的巨大武器的同时,也可能成为从根本上动摇勃列日涅夫体制的导火线。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