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日本《读卖新闻》文章《印度次大陆重新组合的道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12-28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二月十七日至二十二日连载了该报记者的五篇文章,总标题为《印度次大陆重新组合的道路》。本刊昨日第一版摘发了其中两篇,现将另两篇摘要如下:尚未出现头绪(记者北村)
    可以说,孟加拉国的独立说明“西巴”统治者所推行的同印度较量的政策的自行毁灭和印度把自己的影响扩大到了东巴。
    但是,回顾一下印度次大陆的历史和印度教徒同伊斯兰教徒抗争的过去,就可发现,印度实际上把孟加拉国置于它的统治之下,并不意味着问题的解决。
    如果在孟加拉国产生了印度教徒是统治者(财阀)而伊斯兰教徒是被统治者这种关系,那么,只不过是使历史车轮倒转到了一九四七年印巴分治前印度社会的状态。
    在争取实现孟加拉国的斗争中,孟加拉中产阶级同印度实行了全面合作,而在贫农和青年阶层中出现的偏激派组织扩大了势力。这种情况使人预感到,孟加拉国很可能成为印度次大陆的下一个震中。
    下述两个问题对甘地总理来说是一个表里一致的课题。这两个问题是:在孟加拉国能否确立东孟加拉人的真正民主政治;在印度内部能否顺利地推进民主现代化。另一方面,失去了同印度“对等抗争”的场所的西巴基斯坦的领导人,可能被迫极其苦恼地放弃“军事国家”巴基斯坦,而向同伊朗和土耳其等西方的伊斯兰教国家合作方面寻求国家再生之路。
    尽管如此,在印度依然存在着争取实现“大印度主义”的势力,而在西巴基斯坦也依然存在着坚持同印度进行自取灭亡的军事决战的集团。而且,趁印度胜利而试图扩张势力的苏联和至今仍在谋求印巴均势的美中等大国的意图和策略相互错综交织。印度次大陆走向稳定的道路尚未出现。三极外交的鏖战(记者关)
    印巴战争本来就存在着苏联和印度对“美中接近”进行立即反击这一重要侧面。宣布尼克松访华计划后不久,苏联和印度成功地签定了名为友好条约实为军事同盟。
    由于这个条约,苏联成为印度的武器库,并通过在联合国安理会两次行使否决权变成印度的政治声援者,在围绕孟加拉国和印巴战争的三极外交斗争的第一回合中取得了胜利。
    作为对印度的胜利作出贡献的报酬,是为正在迅速增强到甚至赶上美国的苏联舰队开辟了从地中海进而向印度洋扩张的广阔的道路。苏联已经掌握了在印度建立政治的军事的作战基地的可能性。如果实现了这一点,那么,苏联就能从长达八千公里的中苏边界和南面的印度两个方面威胁中国。苏联在印巴战争中的主要目标就是完成这种包围中国圈,这点恐怕是确实的。
    但是,苏联和印度的第一个回合的胜利是极不稳定的。由于印度的介入,孟加拉国解放运动排除了偏激的民族社会革命派,而由稳健的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掌握了主导权。然而,在战后的混乱中已经可以看到两派的对立在加剧,伦敦的《经济学家》杂志早就预言说,英·甘地女士的新庇护国,在七十年代将摆向中国阵营。孟加拉国对印度这个“解放者”的感谢心情,迟早未必不会变为对印度这个“统治者”的憎恨,倘若那样,也未必不会发展成为将西孟加拉卷进去的大孟加拉民族主义运动。
    美国之所以倾向于中国支持的巴基斯坦,是因为认为苏联在印度洋进行军事战略的挑战。这样便引起了苏联的不安:在尼克松访华之前会使美中两国进一步接近。
    三极外交战的前途是富于混乱与动荡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