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日本《每日新闻》特派记者访华后说:中国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11-27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二十二日译载日本《每日新闻》特派记者乌井守幸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记者和美浓部知事一道在北京逗留了十天。虽然仅是短短的时间,但在北京观望了一下,得到的印象是: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落实了“自力更生”,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北京的人口有七百七十万。如今,正值白菜的收获季节。街上,贮藏过冬的白菜到处堆积如山。白天到繁华的街道逛逛,到处朝气蓬勃。早晨和黄昏,自行车如洪流,因为市内有一百五十万部自行车。街上一片热闹。最近,街头还可以看到许多醒目的招牌:“日夜商店”、“通宵食堂”、“通宵服务部”,等等。“日夜”,就是二十四小时,通宵营业。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彻底贯彻“为人民服务”,因而考虑到要使三班制(每班八小时)的夜班工人下了班后,能够在街上吃到热呼呼的饭菜,买到需要的东西。
    中国的生活水平正不断地提高。街头所见,不论男女大都穿蓝色和灰色的人民服。一般工人的薪金每月平均六十元(人民币)左右,但屋租只需二、三元;到食堂去,五毛钱就可以吃得饱饱。由于屋租、电费、暖气费等非常便宜,所以中国工人的薪金实质上比日本高。
    在北京,最使人感动的是,人人态度真诚。在前门购买东西的时候,看到店员把要卖出的商品一一轻轻地检点,有没有损坏?有没有瑕疵?一丝不苟。而且不单是对外国人这样。这使我们日本人感到特别惊奇和感动,因为在日本的百货公司,商品用包装纸一包就卖出了,我们也习惯了。在中国,不论电报局、百货商店、食堂,一切都贯彻“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中国在教育方面的改革正在进行。我们访问文化大革命的发源地北京大学时,周培源氏(副校长)说:“文化大革命前是考试第一,分数主义。但现在改由工农兵推荐入学,考试制度已经取消。教师和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了学问。”
    这样改革的大学,学生能否保持相当的学问水平?大学方面明确地回答,“这还在摸索阶段。”
    在经济方面,走的是“自力更生”的道路。我们曾到发现北京猿人的周口店附近的一家炼油厂参观。中国的石油工业正沿着毛主席指引的“独立自主”的道路前进。解放前的中国是帝国主义石油企业的倾销市场。从一九○七年至一九四八年的四十二年之间,中国全国只开挖了寥寥可数的几个油田。但是现在随着大庆油田的发展,这四年来,中国平均每年的油产量增加百分之三十。以北京炼油厂为例,这个厂建厂只三年,现在的炼油能力达到每年二百五十万吨,但他们计划完成三百五十万吨。该厂工人达一万五千名。
    值得自豪的是他们处理废液的装置。“请,请到这边看看!”——他们把石油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不断地加以处理,最后澄清的水能够养金鱼,喂鸭子,灌稻田。这个厂的原油是由大庆运来的。厂房的后面是石头遍布的山岳地带。把厂房设在这样的深山里,是考虑到避免污染自然环境。这使人感动。
    中国一方面加紧生产建设,提高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对美国、日本为首的帝国主义却毫不放松警惕。“政府和人民是不同的。”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话。
    虽然在短短的期间不能了解中国的全貌,但她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样,是我们最近的邻国,我深切地感到,我们应早一天建立正常的邦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