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7阅读
  • 0回复

关于印度的“献地”运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05-31

    【本刊讯】印度的“献地”运动到今年4月18日已经六周年了。这个运动是印度有名的社会活动家、甘地—阿查理雅的继承者维诺巴·巴维在特仑甘纳区创始的,那时候这地方刚经过共产党领导的强大的农民运动。“献地”运动本身是对特仑甘纳区这个农民运动进程中实行过的激烈的土地改革的一种独特对策。
    为了纪念这个运动六周年,全印各地在4月13到18日举行“土地革命”周,举行群众大会和小型集会,纪念“献地”运动。许多报纸发表文章对这个运动作出某些总结。巴维仍然是这个运动的思想领导人和主要积极分子。这些年来他徒步走过了印度许多省,宣传自己的学说并且在农村中进行和平的土地改革。此外,起积极作用的还有人民社会党的领袖——贾雅·普拉卡希·纳拉扬,他决定要脱离政治生涯毕生献身于“献地”运动。据“印度快报”报道,参加“献地”运动的积极分子总数有一千七百人以上。
    现在,巴维起初想的把地主自愿捐献的土地重新分配的“献地”运动,已经在无地的农民当中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其他一些变相的运动,例如“桑帕提丹”(捐献多余的收入)和希拉姆丹(捐献劳动)等等。可是据巴维的意思,在运动现阶段上,具有主要意义的应该是“格兰丹”(捐献村庄),即在成批村庄中或甚至在成批的县城中进行土地改革,并且加入某些合作化的因素。
    巴维指出,他将努力在1957年完成和平的土地改革。到那个时候,任何想要土地耕种的人都应该得到土地。巴维在确定这个运动的目标时说:“在目前这种建立在不平等、战争和冲突的基础上的社会制度,不改变为以平等和相互合作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以前,人类是不会得到拯救的。我的目标要实行三方面的革命。第一,我要改变民众的心,第二,我要改变民众的生活,第三,我要改变社会结构。”(1957年4月22日“印度快报”)
    但是,预定完成“献地”运动的目标的一年就要到了,而获得的成绩离预定的目标还很远。巴维计划在今年底要征收五千万英亩土地,可是到目前总共才征收到四百五十万英亩,而被分配的只有五十五万七千英亩。某些人解释征收的土地和分配的土地数量之间的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地主献出的土地或者是完全不适合耕种的,或者需要付出巨大努力和资金才可以耕种。运动的这些比较不大的成果特别证明了这点:这次运动正得到印度国大党大力的支持,这个政党认为除了通过立法来实行土地改革以外,这次运动是和平解决印度农村土地问题的最好方法,印度农村的土地问题同过去一样一直是一个极其尖锐的和很难解决的问题。
    现有一千五百个农村作为“格兰丹”交给了巴维,此外,一年中用“桑帕提丹”形式征募到一百一十万卢比。巴维最近化了十一个月的时间远征马德拉斯省,他征募了十二万英亩土地和四十一万八千卢比。现在巴维开始远征喀拉拉省。他受到了喀拉拉省首席部长南布迪里巴德和政府其他人员的迎接。
    南布迪里巴德在为巴维这次访问而发表的演说中答应,政府将给予巴维及其运动各种支持。南布迪里巴德和巴维在会谈中,他们商讨了喀拉拉省总的土地问题,喀拉拉省十一个农村二百二十五英亩的土地已经归为“格兰丹”运动。“印度之光报”和“自由新闻”评论说,巴维访问喀拉拉一事是向共产党提出别出心裁的挑战,因为共产党曾阐明坚决在喀拉拉进行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这家报纸指出了“献地”运动在思想上跟共产党纲领的对立性。
    据“印度之光报”报道,巴维在内亚廷卡拉“献地”运动工作人员代表会上讲话时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共同繁荣”(即“献地”运动所争取的社会制度)和马克思主义能否共处?巴维认为,马克思主义将得到发展,而最后,终将变为“共同繁荣”。他说:“马克思主义正在估计到并且在适应在它发展的现阶段中所具有的条件”。马克思主义不是“不能修改的绝对理论”。
    巴维认为,印度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在适合印度传统和条件情况下才能够成长发展,因此最后终将变为“共同繁荣”,这种“共同繁荣”其实质就是“印度的生活方式”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