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沙捞越《诗华日报》文章:《从情理法各方面看尖阁群岛属于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0-12-30

    【本刊讯】沙捞越《诗华日报》十二月九日发表一篇文章,标题是《从情理法各方面看尖阁群岛属于中国》。详细摘要如下(文内小标题是原有的):
    近来台湾(指蒋帮——本刊注)和日本为了基隆北边约百英里的尖阁群岛归属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中国大陆数日前也表明立场,指出钓鱼台(尖阁岛)群岛是属于中国的,指责日本企图以各种藉口强行将之划入日本版图。
    依据法律,地理形势,洋流,季风,人文观点与习惯等,该群岛属中国是肯定的。
    夙夜图谋根据日本各方的历史文献的记载,都寻找不出有关尖阁群岛记载的事,反之,查阅中国的历史文献,真是连篇累牍的记载得有尖阁岛之事,这就可以证明尖阁岛不属于琉球,而是属于中国。
    但是,日本人意图侵占尖阁群岛最早的行为,是明治十七年(公元一八八五年),那时有个日本人名古贺辰四郎,他到尖阁群岛采集鸟羽、贝壳等,回去报告日本冲绳知县,意图侵占尖阁群岛,未为日本政府批准。其后数次请求,也不允许,直到明治二十八(一八九六)年初,才为日本内阁批准,但因两项问题,一是尖阁群岛无淡水,无农作物,而又无人居住的荒岛,毫无经济价值;二因逆风、逆流、飓风等自然灾害,无法抗拒,因乃放弃侵占。
    继到明治三十一、二、三年,古贺辰四郎均曾前往该群岛开荒,并招收男女三十多人前往,以图久占,终因生活困难,到日皇大正中又复自行撤走。
    一九六八年八月,琉球政府鉴于台湾政府在尖阁群岛发现油矿,遂又暗中派了大批学术专家前往调查。到去年五月,八重山公所,竟变本加厉,在尖阁群岛中各岛上,各立高一公尺宽三十公分的水泥标柱,背书“石垣市建立”。其目的显然是窃据以为已有。
    历史根据首先查阅日本人的历史文献,其中最重要者:《大日本府县分割图》、《冲绳县治要览》、《冲绳志》、《冲绳管内地图》、《冲绳县物产检查所年报》、《一九六五年临时国势调查报告》、《日本冲绳空古八重山诸岛地质见取图》、《琉球统计》等等重要文史料,皆未载有尖阁群岛。因此,可以确认,尖阁群岛并不如近日美、日两国所传是属于琉球。
    反之,查阅中国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尖阁群岛的是在明朝,十六世纪明朝嘉靖十三(一五三四)年五月,陈侃的《使琉球录》上说:十日,舟行甚速,顺流而下,过平嘉山,经钓鱼屿,越黄尾屿,绕赤屿,十一日晚见古米山,为琉球界。嘉靖四十一(一五六二)年,郭汝霖使琉球,也说:闰五月初一日过钓鱼屿,初三日越赤屿后,即进入琉球界。
    十七世纪中叶以后,琉球学者程顺则,曾著《指南广义》一书,叙述由福州经基隆,钓鱼屿,赤屿到琉球之路颇详,其中特别指明过赤屿后始进入琉球界内的镇山。
    近二十年来,基隆、苏澳等地渔民,经常到尖阁群岛作业,乘船而往,满载而归。民国三十九年春夏冲山群岛撤退时,中国游击队(指从大陆溃逃的蒋匪残军,下同——本刊注)曾退驻于尖阁群岛,大陈撤退后,游击队亦曾驻扎该群岛,从未见琉球政府与美国提出异议,因为尖阁群岛不属于他们,他们自然无权过问。
    迄今为止,尖阁群岛经常有台湾北部地区的渔民前往作业,采集医治风湿病的“海菊花”,以及拣拾龙宫贝壳,海鸟蛋等,获利丰厚,此益为证明尖阁群岛是中国的领土。
    法律证明一九五八年四月二十九日在日内瓦签订的大陆礁层公约,有四十六国签署,并定于一九六四年六月十日生效,台湾政府已于一九七○年八月二十一日批准。该公约目的,即在划清国际间非属领海之内大陆礁层的海底矿权,中国所属大陆礁层,目前暂以台湾海峡及台湾北方海域,包括台湾省东北部尖阁群岛附近海域的大陆礁层为范围,是可知尖阁群岛的大陆礁层应受大陆礁层公约的保障,而中国亦即是根据此公约而主张具有权利,国际间也应对中国此项权利,予以尊重。
    而且,从海床结构来说尖阁群岛与琉球群岛有一条最深且阔的“琉球海沟”把两个地区的地理关系完全隔绝。依照国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的原则,尖阁群岛与中国大陆陆地之间,则是一片自然延伸的浅海礁层,当然属于中国。
    再就海洋洋流,季风,及人文观点而论,西太平洋的一道洋流所形成的“黑潮”,经台湾省东岸,琉球海沟,也即是大陆礁层边缘而北上,也就使尖阁群岛与琉球隔绝了,加以每年的东北和西南季风,按时吹送,台湾省渔民正如前述,经常乘洋流风向之便,前往尖阁群岛附近海面作业,而渔民在尖阁群岛避风整网的,总是川流不息,是以尖阁群岛已与台湾省视为一体;琉球人民由于逆风、逆流的重大影响,已把尖阁群岛视为畏途。
    根据上述种种的证明,无论情,理,法任何方面,都可以肯定地说,尖阁群岛确是属于中国。
    地理形势尖阁群岛之名,不知因何而来;但是,中国人在几百年前,就叫它为钓鱼台列屿,台湾北部的渔民,却又称它为尖头群岛。
    钓鱼台列屿位基隆东北方约一百二十浬的海面上,总共有八个珊瑚礁,其中五个大山,只有三个大岛,基隆去首先到达的,是南小岛,又名蛇岛,蛇岛过去就是蛇岛海峡,过了海峡,便是钓鱼台,钓鱼台又名花鸟山,它是三个大岛中最大的,比宜兰海外的龟山岛还要大,周围达二十华里。由钓鱼台往东北行约十五浬,就是黄尾屿,又名鸟港。这种叫法,都是因岛上的特产而名。钓鱼台一带产有“厚唇”的海鱼,约七、八斤重,肉味鲜美,产量特多,其次是青花鱼,又名鳍鱼,在市场上最有价值,台湾省人最喜欢吃,钓鱼台上的海鸟最多,而鸟粪、鸟蛋是岛上的一大特色,南小岛的蛇最多,黄尾屿却盛产蜈蚣,每条长达半尺,在三个大岛沿岸的礁石窟中,盛产龙虾,每只约在两斤以上,去年台湾省轰动一时的龙宫贝壳,三岛沿岸皆有,海菊花是一种珍贵的药材,专治风湿病,如能大量采伐,可以供五年之用,钓鱼台列屿最有经济价值的,就是礁层下面的石油,据说藏量很丰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