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西德《商业报》文章《莫斯科注视着东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0-06-27

    【本刊讯】西德《商业报》五月四日发表一篇题为《莫斯科注视着东京》的文章。摘要如下:
    在庆祝列宁诞辰的这一年中,在莫斯科索科尔尼基公园内举办的日本经济展览会中,一架电子计算机映出列宁的肖像和一八七○到一九七○这几个数字,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兴致勃勃而又惊讶地注视着。
    然而日本人并非在所有方面都象在这个经济成就展览会上一样愿意对苏联让步。东京政府对克里姆林宫最近向日本提出的下述慷慨建议作法相当谨慎:辽阔的西伯利亚“当作日本的后方”在工业上加以发展——像一家苏联报纸所说的那样。关于苏联的建议,当然在日本公众界意见不一。日本经济界人士为这种引诱所陶醉,凭借这项庞大的规划可以使生产数字继续上升,著名的工业界人士认为日本不能忽视这项建议,而必须接受之。
    无疑使东京政府克制的不是经济问题。不如说是两国之间的政治问题。日本依然希望莫斯科归还南千岛群岛。克里姆林宫照旧把这种占据视为永久的。日本也还和美国通过安全条约联系在一起,并且不希望危害这个联盟。东京政府由于其成为亚洲领导国家的野心,而害怕和共产党领导国家苏联发生太紧密的联系。
    尽管如此,两国之间的关系最近有了相当积极的发展。对苏联来说日本是东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
    苏联态度的动机无疑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苏联对日本经济发展迅速感到不快。苏联想尽可能约束日本日益增长的经济潜力,以便中止或者至少阻挠日本的与苏联的利益背道而驰的福利思想在亚洲扩张。另一方面,苏联的工业建设越来越多地在乌拉尔那一边的地区。仅仅出于地理上的原因日本就是一名伙伴。苏联在和中国发生边境冲突以后想最近促进这种发展,因此在催促日本人进行更大的合作是完全可以想像的。这方面的具体迹象是够多的。
    日本帮助苏联建设西伯利亚东海岸的许多港口。因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本刊注)附近的纳霍德卡的容量几乎到顶了,所以日本人在纳霍德卡湾兴建第二大港。这些港不仅作为对远东、东南亚的转运港口有经济意义,而且也有战略意义。日本航空公司第一个可在横贯西伯利亚的航线上飞行。一项苏日协定适用于开发西伯利亚森林资源。一些联合项目规定开发煤和铁矿砂。日本也能从苏联取得充足的天然气。
    就莫斯科、东京、北京这个新的三角力量作出预言为时尚早。如果苏联对中国的忧虑增加的话,克里姆林宫也许有朝一日像尼克松总统在冲绳问题上一样声称准备对日本采取类似的明显的步骤。无论如何莫斯科将设法通过改善和日本的关系,除了得到经济上的好处以外,也想减轻它在东线的负担。
    这种倾向也符合日本的利益。从长期来看,在这一点上莫斯科和东京是可以情投意合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