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文章:《美元由盛而衰的二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09-27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七日刊载一篇文章,原题为:《美元由盛而衰的二十年》,转载如下:
    我国建国二十周年,正是美元二十年来由盛而衰的一段历程。
    关于美元币值,由于美国长期以来的通货膨胀,物价不断上涨,货币的购买力已日益低落,据美国官方发表统计,如以二次大战爆发前的一九三九年为基础,假定当时的一元十足值得一元的话,到一九四九年的一元,便只值得从前的五角八分,到一九五五年,只值得从前的五角二分,到一九五九年只值四角八分,到一九六五年只值四角四分,到一九六九年六月,更是只值三角八分,即三十年间币值跌去百分之六十二点一。就是光算四九到六九这二十年,币值差不多也下跌百分之三十五,换句话说,四九年一百元可买到的东西,五九年要一二○元八角才能买到,六九年更须一五二元六角才能买到。美国官方现时发表的消费物价指数,是以一九五七——五九年的平均物价为基础的,今年七月的指数为一二八点二,那就表示五七——五九年时一百元的东西现要一二八元二角才买得到了。这种物价继续上涨的趋势,一般认为至少还要延绵到一九七○年。因此美国全国总商会的主席钟斯,最近便忧心忡忡地说,美元正在走向只值从前一角钱的途程中。
    再从对外关系来看,美国在二次大战中曾大发其战争财,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则因大战的影响而破败不堪,以至战后初期在在均须仰仗美国的鼻息过活,故当时美元极为吃香,一度出现过西方世界普遍性的美元荒(美元短缺),大家争着要美元。美国便趁此机会拼命向外扩张,大量输出商品、输出资本抢夺世界市场,并执行侵略及战争政策,以“世界宪兵”自居,弄得海外开销奇大,造成十几二十年持续而又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特别是自五八年以后,西方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开始动摇,纷纷为美国的长期逆差担心起来,大家群相挤兑美国的黄金,六○年更掀起了一场黄金抢购风潮,把自由市场的金价扯高到每盎司四十四元以上。经过美国纠集其他七国组成黄金总库,竭力平抑金价,才算把危机勉强拖过去。一九六七年西方世界的黄金抢购风潮再起,经过三度大风潮之后,到六八年三月黄金总库被迫解体,美国已无力再供应黄金,而迫得实行黄金贵价制,于是自由市场的金价乃经常超过官价百分之十五至二十,形成美元的变相贬值或事实上的对黄金贬值。
    我们观察这二十多年来美国国际收支统计和黄金储备统计,大致可作如下的概括:战后开始的一九四六年到四八年,有相当大的顺差(四七年顺差最高达四二亿元),四九年顺差大减,只有一亿多,五○年起开始出现巨额逆差约三十五亿,五二至五六年每年都有相当大的逆差,五七年一度有顺差五亿多(查实乃趁苏伊士运河封锁的机会多做了许多石油及航运生意),五八年以后直至六七年,连续十年大逆差共二七三亿,只六八年用掩饰手法造成顺差一亿。在黄金储备方面,四六至四八年每年有较大增加,四九年增幅缩小,只加了一亿多。五○年开始大幅度下降,延续至五七年增减互见,五六,五七两年黄金储备还是增加的,五八年起十一年中年年减少,总共差不多减了一二○亿,而四九至五七年则不过仅减十五亿。可见在近十年中,西方各国已纷纷向美国持续挤兑黄金,充分显示出它们对美元越来越不信任。
    还有美国对海外的流动负债或短期负债(即一至三年期内须到期偿还者),数字已年年膨胀,截至本年三月底止,此项负债总计三五○点六亿,和美国同时期黄金储备一○八亿比较,后者尚不足抵偿前者的三分之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