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阅读
  • 0回复

香港《大公报》刊载文章评《五角大楼----政治、利润和赃款》一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9-09-25

    【本刊讯】美国麦连霍夫所著《五角大楼——政治、利润和赃款》一书(即本刊连载的《五角大楼对美国的控制》)的译者,九日——十二日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译者的话》,摘要转载如下:
    《五角大楼——政治、利润和赃款》原书共三十五章,这里选译了二十章,每一章也大约只译了一半的内容。但是,通过书中一些例子,人们已经可以初步看到,五角大楼这个战争机构通过每年几百亿美元的军事订货,如何控制着美国政治和经济。
    美国的现实是所谓“军部·工业综合体”君临一切。美国垄断企业派出董事长和总经理到五角大楼充当国防部长或副部长,国防部的退职文武高官也转到垄断企业去担当董事或总经理的职务。这样的“人才交流”,为的就是把美国老百姓的税款,通过政府和五角大楼,送到大企业和大资本家的荷包里。
    对于“军部·工业综合体”的揭露,只是最近四五年才出现的事情。
    这本书接触到并且揭发了一些有关这个综合体的活动情况,提供了一些背景材料。
    书中涉及的几个大案件,都是在美国轰动一时的案件。例如参议院军事委员会主席梅伊贪污事件,空军部长杜尔波贪污事件,好莱坞制片家兼航空公司老板侯活·嚣士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父子勾结事件,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武官包根少将包庇营私舞弊事件,美国总统约翰逊、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与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在暗中勾结事件等等,都引人注目。但也不容否认,作者对于某些案件尽管作了某些揭露,却对于另外一些事件只作了一些轻描淡写的描述,不仅如此,还对于也曾在社会上轰动一时的更大的案件,只字未提,甚至对于某些政客,有着笔下留情甚至于公然袒护的迹象。本书对于美国前任空军部长、参议员薛明顿的态度就是有力的证据之一。薛明顿这个人直到现在还在美国国会中活跃,他是美国飞机制造业这个大垄断企业在华盛顿的常年代表,不遗余力地推行对外扩张政策,为军火商谋取最大的利润。
    作者虽然也揭露美国政界、军方和垄断企业间的一些内幕,但其出发点不过是站在某一部分垄断企业及其代表们的利益上来攻击另一部分垄断企业及其代表们。这是对于本书应有的认识的第一点。
    第二点,则应该谈到所谓“军部·工业综合体”的问题。
    这本书指出,这个名词的出现,首见于艾森豪威尔一九六一年一月的离职演说。他在将职权传交给民主党总统肯尼迪的时候,在演说中说明,美国社会有“工业和军部结合的危险”。
    不容否认,这个综合体在今天美国政治生活中的确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人们应该清楚认识,说来说去,它也不过是一个工具而已。
    在美国,垄断资本像八爪鱆鱼那样,不只紧抓着国防部,而且紧抓着整个美国的政治官僚军事系统。五角大楼也好,白宫也好,都是它们的代理商号。
    本书可注意的第三点,是对于麦克纳马拉的评价问题。
    此书写作时间是在一九六八年年初,甫经出版,麦克纳马拉即告下台,离开了统帅五角大楼的国防部长职位,由克利福德接任此职。到了今年一月,共和党总统尼克松任命了律师莱尔德为国防部长,又选拔了代表西部电子工业利益的垄断企业大老板巴克德,出任副部长。
    本书从第一页起至末一页止,显然贯串着一条写作的主线。这条线便是:集中力量反对麦克纳马拉统驭五角大楼的方法,而且隐约指出,“军部·工业综合体”之所以出现,乃是由于麦克纳马拉在任职期间,过份将权力向五角大楼集中。
    作者貌似公正,但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作者的矛头几乎完全是以麦克纳马拉为目标,他并不反对五角大楼,而不过是反对在麦克纳马拉控制下的五角大楼而已。
    全书三十五章,对于麦克纳马拉统驭下的五角大楼内幕,大致用了三分之一的篇幅进行揭露。其所选用的事件及材料,也大致是为了攻击麦克纳马拉的狂妄、自大与偏执。在本书关于大型轰炸机、核子航空母舰问题争论的两章中,作者显然站在五角大楼军人方面。在F—111飞机订货案件一章中,作者明显地站在波音飞机公司的立场上。在撤销春田军火工厂的一章中,作者也明显地站在春田市的立场上。
    麦克纳马拉是美国垄断资本的最高一层的代表性头面人物,是花旗之邦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向外扩张政策的忠实执行者。但是,本书作者却避开了这一本质问题,而使用了大量篇幅来谈论利益的争夺,这就益发可以证明,麦克纳马拉在任时,的确曾经在美国垄断集团之间引起了巨大的磨擦与争吵,某些对立的集团,为了自己的利益,也必欲去之而后快。
    五角大楼在麦克纳马拉时代所集中的权力虽达顶峰,但从集权的过程来看,战后二十余年来,由于美国对外扩张政策的需要,以及垄断财团超额利润的需要,是美国整个统治机构有意识地一步一步走上将更多的权力交付五角大楼的道路。(连作者也承认,这是经过了四次改组和八任国防部长而形成的集权。)因此,把五角大楼变成为一个超过美国国务院的“太上机构”的决定性因素,乃是美国的社会制度,而并非麦克纳马拉个人。即或没有这一个麦克纳马拉,也会有另一个或另几个麦克纳马拉做出同样的事情。
    有了以上的三点认识,对于本书的写作目的也就可以有了一个比较清楚的概念。
    此书原名尽管是《五角大楼——政治、利润和赃款》,但其重点内容,不过是涉及权力过于集中以后所引起的一些现象——由于对于某些垄断集团的歧视而引起的矛盾和磨擦。它固然也揭露了一些事例和黑幕,却完全没有谈论五角大楼的存在对于世界局势的危害。作者甚至还认为,“五角大楼的力量,是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中必要的力量。”本书在谈及美国在最近二十年的扩军备战的过程中,为什么总是强调外界的因素,把责任推在别人的身上,避而不谈美国的对外扩张政策,原因也就在于此处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