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阅读
  • 0回复

南修报纸报道:苏经济危机沉重 人民生活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8-11-01

    【本刊讯】南《星期三信使报》十月九日刊登南修一名叫希曼·乔丹的大学讲师的一篇文章,题为《苏联经济的结构危机和苏联公民的生活水平》,摘要如下:
    在基辅或者莫斯科,走进苏联的商店,顾客得到的第一个回答是:“没有!”连买纪念品,也是说“没有”,除非用美元买。饭馆里,要找个座位,也是“没有”。即便是有,例如书籍你也休想轻易得到。售货员完全冷漠无情。对待顾客的态度是不堪设想的。
    这只是苏联经济制度早就陷入的结构紊乱的一个、但却是最明显的表现而已。
    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样的畸形现象,从下面这一点看得最清楚:重工业的发展比轻工业快四倍,比农业甚至快二十九倍。
    对于商业的状况来说,突出的是“没有”那两个字,尽管工资总的来说是低下的。举例说,一个中等技术员的工资为六十五卢布,熟练的售货员的工资约为六十卢布,而一双质量低下的皮鞋,要三十五卢布。一件次等的尼龙衬衫,却要二十二卢布。
    但是,尽管如此,需求还是大于供应,即便价格这么高昂,商品还是没有,因此商店门前总是排起长长的队伍。
    食物的价格也高。一公斤牛肉是三个卢布,一公斤猪油甚至比我们这里贵四倍。在一家像样的饭馆里吃顿午饭,要三个卢布,而在十分简陋的“食堂”里吃一顿午饭,要九十戈比。这顿九十戈比的午饭是:一盘很差的红甜菜汤,两片黑面包和三个油渣做成的丸子,这就是全部东西。餐纸是最差的纸做的,餐具七歪八扭,勉强能用。一个卢布只有一百个戈比,而技术员的工资为六十五到七十卢布,那么这顿午饭对于一个苏联公民来说是不便宜的,因为这顿午饭花去了他七十分之一的工资。要是晚饭也花那么些,他(每月)就只有十五个卢布,又供其他一切需要了。一间租来的房间要十五到二十个卢布的房租,这就超过一个工人的可能范围了。
    由此可见,苏联公民的个人(生活)水准是相当低的,有些人是十分低下。当然,也有人生活得相当好。赚三百卢布以上的公民,就有相当好的生活水平,赚四百卢布以上或者五百卢布的,生活水平就十分好了。但是,就是按照苏联的统计,他们也只不过约占百分之三的人口。
    需要指出的是,同我们这里广为流传的想法相反,(苏联)工资的差距也是大的。我们从同同行的直接接触以及苏联统计部门发表的材料中,了解了这种差距。举例说,苏联大学里的助教每月的收入约为一百卢布,讲师约为三百二十卢布,而教授得到四百三十到五百卢布。
    可见,助教和讲师之间的工资差距为一比三,而助教同教授之间的差距为一比五。要是把中学教员同大学教授相比的话,则为一比五。
    然而,高级知识分子的特权,在苏联还不是最大的。远远超过大学教授的有党和国家的高级官员、将领和其他高级军官以及经济界的官僚。
    由此可见,百分比很小的一部分人生活得好,但是因此百分比很大的一部分人——百分之七十以上——个人生活水平低得不能容许。
    苏联的经济陷入了越来越深的结构危机。现实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苏联经济陷于停滞,随后陷于萧条。过去,增长率比较高,每年超过百分之十,一九五八年,增长率下跌为百分之八,一九六二年为百分之六,而一九六三年只有百分之三。鉴于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在中年一代和青年一代的经济学家中间普遍要求改革经营的方式,以斯特鲁米林院士为首的某些老经济学家也赞同这一要求。赫鲁晓夫的和平共处和和缓政策,也大大促进了这一要求。
    然而,成千万的城市居民群众的强烈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改革,他们多少全是十月革命以后出生的,既然“红色神父”——苏联的意识形态专家们已经宣布社会主义业已建成并已开始建设共产主义,他们就要求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
    从乌克兰一提出扩大权力下放的要求,老的中央集权主义者斯特鲁米林就起来为基本建设辩护。这就是利别尔曼和斯特鲁米林之争,在这场论战中,利别尔曼指出,苏联的经济制度在糟塌最宝贵的财富——时间。如果计算一下苏联公民在半空的商店前面排队所浪费的时间的损失,据利别尔曼说,每周约为十亿卢布,而一年就是五百多亿卢布。
    然而,隐藏在这场讨论后面的是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利益。俄罗斯感兴趣的是建设西伯利亚,以修建对付中国的地面防御设施,而积累能力最大的乌克兰经济——这是剩余价值主要来源之一——更感兴趣的是在乌克兰境内丰富的原料的基础上发展轻工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