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什么都向西方学习,汽车别墅去外国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7-11-01

    【本刊讯】日本《读卖新闻》十月二十五日在“革命五十周年的苏联”栏内,发表了该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写的一篇题为《什么都“向西方学习”,汽车、别墅、去外国旅行……》的通讯,摘要如下:
    没有一个社会象苏联那样,看到过它的人是那样的议论纷纭。访问过苏联的金融界人士回来以后大概都是说,“要比想象的清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就在那里参与工人运动的一个总评的负责人流露了这样的疑问:“想要贡献我的一生的,就是这个吗……”
    所以,我们想把当前苏联社会的种种问题以座谈会的形式综合如下:生活当中也得靠拉关系
    A、一位住在莫斯科的外国人申请莫斯科大学批准听讲,以便学习俄语。但一直批不下来。于是一位年满七十岁的老相识——他是一个老布尔什维克——说:“你到校长室去静坐,不批不走。”一位中年人告诉说:“需要拉关系,托个要人吧。”在中国看来,这种社会的变化就是“堕落”。
    c、听说,在莫斯科大学,很多学生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时间背着教员学习数学等。穿膝盖以上二十厘米的短裙子
    A、在莫斯科,每过一个夏天,女人的裙子便短一次。今年,穿膝盖以上二十厘米的裙子的人已不为稀奇。这可能是受了夏天从西欧大量来的游客的影响。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啥都学西方。
    B、一位西餐馆的负责人特别自豪地说:“美国之音”给我们的乐队录了音并加以广播。
    A、可以说,在穿短裙子方面已经“超额完成”了“追赶超”这个口号。莫斯科人喜欢听美国之音。
    C、这也是锁国社会的苏联正在逐步开放社会的缘故。颓废的青年
    A、我用话套弄一个青年,问他:“再过五年、十年,苏联就会成为幸福社会吧!”他回答说:“十年前,大家都这么说。”持这种怀疑态度的人还是很多的。最近第二次访问了苏联的日本人说:“比起十年前来,青年没有什么干劲。”
    B、责任之一在赫鲁晓夫。他说了一些豪言壮语,实际并没有取得什么效果。
    C、我对从莫斯科医科大学毕业以后,爱人被分配在莫斯科而自己被分配到哈巴罗夫斯克工作的一位青年说:“你感到难过吧!”于是他回答说:“领奖学金才得以在这样好的大学学习,我要报恩。三年之后,我会回到莫斯科的。”
    A、这就是说,到边疆去的人也是缺乏建设边疆的热情的。
    C、因为得到了机会学习,所以他们认为是受益者。这种想法一般较多。也可以说是这样一种社会
    ——太平气氛:过去(读书)辛苦了,所以在那里休息一下。
    A、不过,一个人受益的程度如何,也是随着他的阶层和职业不同而不同的。据说,最近苏联人的理想就是汽车、别墅和去外国游览。
    B、别墅,也不是在日本所设想的那样漂亮的建筑。曾听说,在离莫斯科八十公里的地方,有人租了大约六百平方土地,用一千六百卢布建了一所房子。如果没有自己的别墅,就住工会的福利设施。夏天,借宿在郊区农家也是很流行的做法。
    C、出租汽车司机中有人说:“客人们,你们在什么地方可以了解到苏联已经进入共产主义的试验阶段吗?只有在克里姆林宫中。”的确,如何回答这样的呼声,是今后衡量所谓“苏联型的社会主义”的价值的问题。(本刊注:文中小标题是原有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