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工人追求奖金 产品质量降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7-10-08

    【本刊讯】苏联《经济报》第二十六期刊登一篇题为《新事物在叩门》的文章,作者是利沃夫电视机厂的钳工谢尔巴科夫,摘要如下:
    一天的工作快结束的时候,车间办公室的女工作人员克列曼来到钳工段。
    “小伙子们!我把第十三个月的工资(即十二个月以外又附加的工资)带来了……”
    于是,工具制作工人一个个都走到工长的小桌旁去。开玩笑的声音、快活的笑声。
    “伊万·米哈伊洛维奇!要不要帮你拿呀?”
    “喂,不,伙伴们……老婆已经给这笔钱找好商店了。”
    工长——能手伊凡·米哈伊洛维奇·列夫不好意思地笑道:“不错!拿到了一百六十五个卢布,但愿不是最后一次……”
    车间老工人伊万·纳扎罗维奇·奥列尼科夫也很满意:
    “我拿到了一百三十卢布。对家庭预算的贡献不小啊。”
    高兴是高兴,然而也不由得想到:把新制度看成是某种无穷尽的福利的泉源,对不对呢?经济改革所产生的一切可能性都利用了吗?
    得到的结论是:没有,远远没有。
    我举一个例子。工具车间的钳工段为冲压同一种零件做了两个模子。两个模子都是一直用到完全磨损的。但结果怎样呢?用第一个模子做的零件比第二个模子多了一倍。可以说,工人做第一个模子是凭良心的。而做第二个模子的人大概是这样考虑的:如果我过分卖力的话,就要化更多的时间,而钱拿的还是一样。
    我们车间的各个工段都实行经济核算制。但是没有把经济核算制同对工人的物质鼓励联系起来。结果怎么样呢?工长关心的是如何改善经济核算制的指标,否则他就要部分或者全部地失去奖金,这份奖金达到工薪的百分之四十。
    还要谈谈所谓“第十三个月”的工资。它是怎么计算的呢?就是说,在企业里工作了十五年到二十年的人,可拿到二十个工作日的工资作为奖励,工作了十年到十五年的人,可拿到十五个工作日的工资,如此等等。
    简言之,这里的一切都仅仅取决于工作人员的工龄。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对新的经济改革出现仰给于人的态度:要知道不管一个工厂、车间和工段的工作结果如何,人们都事先得到确定的鼓励。所以我们许多工人把年功奖金称为第十三个月的工资。
    我还想说一点。改革不只限于经济一方面,也涉及到生产关系方面。
    我们有一些工长、车间主任和更高级的一些领导人喜欢“赶走”部下,“痛斥”部下,并认为这是正常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