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物价稳定的新中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7-04-28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六日译载日本《读卖新闻》十二日所载大久保的一篇报道,摘要如下:
    “解放前的物价贵得惊人。听年长的工人们说,买米要排长龙,一天之中,涨价几次。还听说发生过排长龙挤死孩子的事,真是可怕!”对记者说这番话的是上海一间售卖干果的铺子——宏成商店的女店员,二十五岁的于翠花。她所述说的情况正是一九四九年解放前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所统治的上海。
    接着,于翠花说到了现在:现在,上等米每公斤(两市斤)三角二分。中、下等的还不用这个价钱。价格一直很稳定。即以我店经营的枣子之类农产物来说,不仅未涨过价,反而时时降价。”
    另一个三十六岁的上海工人孟德和则对我说:“解放前的那个春节,物价涨到真是连泥土都涨了三分。然而,现在呢,今年春节物价降低了三成!”
    中国在春节里,新春用品降价出售,可说是令人大为喜悦的善政,广州所见,猪肉价便降低了二成。并且降价并不限于春节,而是一路跟下去的。
    上海天山新村的管理事务所所员张君对我说:“物价很安定。油、盐、米等等主要物资的价格,十几年来未有变动。”中国的政策,显然是把生活必需物资的价格尽量保持低价。
    再说住宅,由于原则上住宅都由国家、地方公共团体或企业建造供给,因此其租金也是非常低廉的。
    据广州国际旅行社的人士所说,房租大概占每月收入(广州的劳动者平均工资为六十六元)的百分之五程度。如果居住工厂所附属的宿舍,则更为低廉。膳食方面,倘在工厂的食堂进食,每人每月十二、三元左右。
    在日本,像蔬菜之类的新鲜食品的价格是很昂贵的。其中原因之一,可能是流通周转的机构过于复杂所致。在中国,却实现了流通周转的简单化。以武汉市的综合市场为例,市场只向一个“收购所”联系,由收购所向农村的人民公社直接买入生产的蔬菜。市场的零售价比购入价格只增加了百分之十八至二十。而这是为了运输途中的损耗、小量加工费用以及从业人员的费用而取的。
    绝不超过这个合理范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