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阅读
  • 0回复

动乱中的印度政治局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6-11-01

    【本刊讯】香港《大公报》十月二十四日译载美联社从新德里发出的一篇文章,作者是康拉德·芬克。摘要如下:
    随着时间的消逝,印度也在迅速发生变化。但是,是转向有希望的新黎明呢,抑或转向漫长的黑夜呢?是走向政治稳定和经济进步呢,抑或走向更多的麻烦呢?
    人们只要看一看,印度面临着的看来无止境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以及全国各地目前出现的一片混乱以致有时不得不出动庞大的武装力量加以暴力干涉等事实,就不难找到答案。独立以来的罕见混乱
    从全国最大的城市加尔各答林立的贫民窟,以至最小的肮脏不堪的村落,都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印度独立迄今十七年,极少出现像今天那样的混乱,国家的基本民主制度和对进步的伟大梦想,也从来没有受到像今天那么大的威胁。
    在一九四七年独立初期的年代里,毫无疑问,人们曾经盼望出现一个新的时代。但是,三年前,长时期的过多、过重的担子,把被称为最有能力的领袖尼赫鲁的精神和身体都累垮了。
    印度的国外声誉也跟着垮了。印度原来所奉行的不结盟的外交政策,多年来大肆炫耀的“第三势力”国家,也开始摇摆了。为了克服本身的经济困难,它不得不在大国集团之间摆来摆去,以便取得大国的谅解和支持。
    国大党政府所提出的庞大发展计划,曾经被称做不发达国家设法摆脱牛车时代的一个标本,但是现在已变得不符合实际了。例如当新德里当局大谈兴建钢铁厂的时候,大量印度人却处于饥饿状态。
    有一个时期,印度人和外国人一样,花费在谈论“由谁继承尼赫鲁?”的时间太多了。一九六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尼赫鲁死后,主要的论题变成“尼赫鲁死后怎么办?”
    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印度人,开始了空前规模的骚动。这些不仅有面孔有名字而且有幻想有抱负的印度人,开始感到莫大的沮丧和无比的愤怒。
    尽管印度政治家们无法找到像尼赫鲁那么有能力的继承人,最后还是由夏斯特里继任总理了。但是,跟着出现的事情,包括不断扩大的暴动、下级对上级的不服从、粮食恐慌,以至对印度联邦结构的某种危险的削弱,都叫夏斯特里感到莫大的失望。
    就在尼赫鲁死后,有野心的各个邦和地区的政治人物,开始对抗新德里的中央政府了。有余粮的邦,拒绝以粮食接济缺粮的邻邦了。语言暴动爆发了。地区间的嫉妒露出面来了。各邦开始为边界问题争吵了。不同的集团要求成立不同的邦了。
    所有这一切,都表示在印度政界里,正在发展某种离心力量,要求向中央政府争回权力,要求把权力交到那些不是为全国利益而是为某个集团卖力的人的手里。
    今天,这种离心力量正在威胁着尼赫鲁的梦想:由讲着数十种语言、穿着不同的服装、吃着不同食品和奉行不同地方习惯的五亿印度人,建立一个强大的和永恒的国家。
    作为尼赫鲁的继承人,夏斯特里曾经同他所面对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艰苦的战斗,可是,今年一月十一日,当他正在苏联塔什干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举行政府首脑会议期间,他本人又死了。学生斗争变得极英勇
    随后,印度的政治领导,落进尼赫鲁的女儿英迪拉·甘地手中。英迪拉现年四十八岁,是一个寡妇,她的政治经验只限于见过父亲的做法和担任过短时期的新闻部长。
    英迪拉·甘地是作为一个折衷的人物被捧出来的。把她捧出来有两个理由,第一是可以(起码是暂时)压下党内右翼人物的争权,第二是可以凭借她父亲的声望,替国大党在明年二月的大选中效劳。
    那么,英迪拉·甘地上台以来又干了一些什么呢?印度一位著名的漫画家,曾经画了一幅漫画,表达他的看法。漫画描绘英迪拉及其内阁阁员,在一条路上争相逃跑,后面跟着一批咆哮嘶叫的群众,向政府要求给予粮食、降低物价和改善生活。
    当英迪拉·甘地忙于赶快逃开群众的时候,她上气不接下气地说:“我晓得全国都在追赶我们。”这幅漫画反映了普遍存在的一种看法:在最近三年里,曾经一度领导过印度的领导人,现在都失去控制力,而且已被推撞,被追赶了。
    长时期以来,广大地区的群众都在骚乱,破坏法律和秩序。印度议会和各邦议会,已被左翼的精明的反对,弄得难以动弹。连学生也登上政治舞台了,他们暴动,同警察冲突,破坏教室,而且变得空前英勇,造成更多的流血。(文内小标题是《大公报》原有的——本刊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