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悲情72小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5-28

    
    2002年5月25日下午3点半左右,台湾中华航空公司从台北飞往香港CI—611班机突然在雷达屏幕上消失,几个小时之后证实,飞机失事坠海,206名乘客和19名机组成员可能全部遇难。在消息传出的72个小时内,记者先是赶赴台北桃园机场,而后又到失事海域附近的澎湖,亲眼目睹了空难之后牵动人心的时时刻刻。
    华航又出事了
    失事班机原定在下午2点50分起飞,但后来延迟到3时多才起飞。起飞半个小时之后,大约在15点30分,台北区管中心突然发现,飞机在雷达上消失,随后完全失去联系。这一意外迅速沿各个层级上报。下午4时左右,台湾军方出动8艘舰艇、1架运输机、2架海鸥直升机,赴澎湖海域进行海空大搜救,很快在失事海域附近发现了飞机的舱门和油污,随着救生衣等物品的发现,华航班机证实在澎湖外海坠落失事。 
    乍闻这个消息,记者和许多台湾同胞一样,第一反应就是:“华航怎么又出事了。”这是因为华航近43年来,飞行安全纪录一团糟。1969年以来,华航已经发生了多起重大意外。 
    26日一早,记者前往台北松山机场。路上,出租车司机获悉记者将赴澎湖采访后,第一句话就是:“华航怎么又出事了?”临下车时,司机说:“一路平安,注意安全。”让记者顿时心里一沉,前一天晚上只顾忙着发稿、发照片,都忘了还有危险了。
    松山机场已经笼罩着悲伤的气氛,一些空难乘客家属正在等待前往澎湖的班机。他们不断哭泣,机场的一楼大厅气氛一片低沉。台湾民间志愿组织——中华搜救总队的搜救人员正在托运搜救器材,因为器材实在太多,原定7时40分起飞的飞机因此延迟了20分钟。飞机即将起飞时,记者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以前空中小姐介绍如何使用机舱里的救生包和氧气面罩,许多人根本不关心,但当天几乎所有乘客都在认真听介绍。
    飞机在40多分钟后抵达澎湖马公机场。天空阴沉,首先看到的就是即将起飞前往搜救的直升机。机场里满是从台湾本岛赶来的记者、搜救队员、警察,稍晚又有最后一批台湾乘客亲属抵达。
    出了机场,记者迅速赶往台湾空军的马公基地。哨兵在获知记者身份后并没有阻拦,弄得记者当时很感慨,没想到竟是因为华航空难,大陆驻台记者才有机会走进台湾的军事基地。
    马公基地里设立了家属接待中心和临时灵堂,在海边的赤嵌码头和澎湖海巡第八码头,则是搜救舰艇和船舶出海往返的地方。两天来,记者不断出入这三个地方,耳闻目睹的是一幕幕人间悲剧。
    伤心澎湖岛
    救护车、灵车往来穿梭,载着一具具装在尸袋或棺木里的遗体。在凄婉的哀乐声中,灵堂内外泪飞如雨,到处是悲戚的面容,到处是哀痛的哭泣。草坪摆满保存遗体的冰柜和棺木,原本清新的空气如今夹杂着尸体发出的强烈异味和令人窒息的哀戚气息。
    散落在台湾海峡蔚蓝水面上的澎湖列岛风光旖旎,素有“台湾夏威夷”的美誉,但华航在澎湖外海发生的空难,却让美丽澎湖顿成“伤心之岛”。
    基地的礼堂如今是遇难乘客家属接待中心。礼堂里面,工作人员从早到晚,以普通话、闽南话和广东话,反复公布罹难者遗体特征或寻获的遗物,通知家属进行比对。座无虚席的礼堂里,从各地赶来的亲属不时低泣,有的无力地趴在前排座椅的椅背上,有的不断拿手帕或纸巾擦拭着红肿的泪眼。
    很多乘客亲属泪都哭干了,连责问、怒骂的力气都没有了。他们呆坐在座位上或礼堂外面的台阶上,朋友或宗教团体的志愿工作人员将手搭在他们肩膀上,不断低声安慰,但却无法抚平他们纷乱的心绪。他们目光呆滞,不发一语。
    礼堂的正对面,是由体育馆暂时改设的灵堂。地面上陈放着从海里打捞上来的罹难者遗体,旁边是供陈放遗体之用的蓝色“往生被”,由于仍有很多罹难乘客遗体未被寻获,空空的“往生被”整齐排列着,越发使灵堂显得空空荡荡。每当遗体被送进,或被装殓进棺木里抬出来时,灵堂内外就响起家属的痛哭声和僧侣喃喃的诵经声。
    灵堂门口的小树林,整整齐齐码放着从台湾本岛紧急调运来的棺木,由于罹难者实在太多,27日又有一批棺木从高雄运到这里。树林边大块翠绿的草地上,几个大型冰柜一字排开,不时有尸体从里头搬运出来。目睹亲人的遗容,家属无不嚎啕大哭,悲伤使得他们手足无力,瘫软在友人的怀里。友人搀扶他们离开时,泪水不断从他们的脸颊滚落下来……
    “快回来啊,爸”、“快回来啊,小玲(音),让妈再看你最后一眼……”27日下午,又一场招魂仪式在赤嵌码头举行。在亲人生还希望基本破碎之后,乘客亲属只盼望能再见亲人最后一面,也希望这一传统仪式能让亲人魂兮归来。他们手持清香,或跪或立,不时向海面抛撒白纸,凄厉地呼唤着亲人的名字,回应他们的只有茫茫大海发出的低沉潮声。
    海上大搜救
    搜救工作在进行了一天多之后,27日开始遇到瓶颈。意外发生后,台湾当局动用空军、海军、空中警察队等有关方面的设备和人力,连续在澎湖列岛中的目斗屿西北方海域展开搜救。27日共投入军警舰船和渔船133舰次,动用空军和空警直升机23架次,并扩大了搜救海域的范围。
    赤嵌码头是一个游艇码头,记者日前到澎湖采访时,就是从这里搭船前往北边的目斗屿海域观光。搜救船只如今成了赤嵌码头的“主角”,参与搜救的台军舰艇和当地渔船每天频繁地从这里出发,劈波斩浪,驶向视野之外的海域。在澎湖马公的第八码头,隶属于台湾“海巡总署”的船只不断出入,从这里到搜救海域往返一趟就要8个小时。据参与搜救的中华搜救总队总队长吕正宗介绍,在搜救海域,同时有几十艘舰船在作业,天空中还有直升机在搜寻。入夜之后,在照明弹、弹射灯等照耀下,失事海域亮如白昼。搜救船只使用包括扫描仪器和水下机器人等先进手段,一旦发现遗体和飞机残骸,即展开打捞工作。26日中午在澎湖海巡第八码头,记者看到刚刚返航的海巡船。搜救人员从船舱里搬运出寻获的尸体和各种尺寸的飞机残骸,残骸就存放在码头上,遗体则被用车运往马公基地。随后,搜救人员拿着水管,仔细冲洗由尸袋淌到甲板上的黄水。由于失事时间已经接近72小时,目前看来乘客生还的希望基本破灭。到27日晚上9时,已确定打捞出82具遗体,其中一具是大陆渔船27日寻获后交给台湾方面的。
    尽管台湾当局宣示在72小时过后,仍将继续进行搜救工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海上搜救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发现罹难乘客遗体的希望日益渺茫,27日一整天就只发现两具罹难者遗体。
    大陆方面对空难十分关心,已派出了两艘专业船只参与搜救。据了解,27日在出事海域附近,有数十艘大陆渔船也帮助打捞。除了福建一艘渔船打捞上一具遗体外,还有另外一艘大陆渔船27日也打捞到一些飞机残骸,经与台湾搜救人员商定,将于28日进行交接。
    尽管搜救进展缓慢,而且目前寻获生还者的希望已经破灭,但台湾华航27日宣布,将请求海外器材和专家提供搜救支援,目前估计搜救工作还将持续三四天。
    谁之过?
    现在寻获的遗体有的在完成辨认手续后,已经分批运回台湾;有的则暂时存放在马公基地。一些台湾乘客的亲属已经返回台湾,没有找到亲人遗体的家属则仍焦急地在等待,大陆乘客家属则将于28日起陆续抵达澎湖。尽管台湾有关方面对家属的接待、协助十分认真,但家属对空难搜救进展缓慢十分不满,有人大骂华航处理失当,有人高声质问:“请问我们的亲人在哪里?”一位台湾朋友告诉记者,飞机失事已经接近3天,搜寻遗体的“黄金时间”基本过去,如果“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家属的情绪将更加激动,他们与善后工作人员之间“火爆”冲突的场面只会越来越多。
    尽管搜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设备,并应该积极争取时间,但记者27日询问台湾“交通部部长”林陵三和“常务次长”游芳来,如何评论大陆两艘搜救船只赶赴失事海域支援搜救,他们都以“不了解”回应。实际上,家属非常欢迎大陆提供支援。一位40多岁的家属说:“两岸本就是同胞,都是中国人。我们家属现在心情很悲痛,也很着急。为什么不寻求大陆的协助?”
    除了搜救工作,飞机失事的原因也是外界关注的焦点。目前除了可以确认飞机是在35000英尺高空解体外,由于尚未寻获黑匣子,失事原因还没有定位。台湾“飞航安全委员会”27日一早还对寻获黑匣子表示乐观,但在比对后发现原先寻获的讯号,与飞机黑匣子的频率不符。因此将从28日开始重新定位,如果黑匣子不能尽快找到,失事原因将更加扑朔迷离。
    事故发生不久,华航即宣称飞机失事与机械故障无关。这次失事的波音B747—200型飞机,机龄22年多,这次飞行是它被出售前的最后一次飞行。因此,许多家属怀疑失事原因与飞机过于老旧有关。即使华航所言属实,但华航的坠机率名列亚洲第一,无论如何在管理上肯定存在问题。华航如今已成为众矢之的,就看它如何向社会作出交代了———毕竟又有225条生命因为乘坐它的航班而丧失。
    
    华航班机失事示意图
    
    打捞起来的飞机残骸
    
    采集遇难者家属血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