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美刊文章中国人:我为车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2-04-28

    【美国《新闻周刊》4月29日(提前出版)一期文章】题:中国人——我为汽车狂(记者刘美远发自北京)
    中国人正在为汽车发狂。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以巨大的魔力改变着人们的生活。随着中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汽车价格也逐渐贴近了普通人的生活。9年前,中国汽车的私人拥有率只有10%;到2000年,这个数字猛增到50%。
    一般的轿车价格在1·2万美元左右,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尽管如此,美国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负责人蒂莫西·斯特拉特福德说,中国私人轿车数量增加得很快,就像50年代的美国,私人汽车的大量出现影响着从大众文化到城市规划的诸多方面。
    15年前,中国消费者最想要的还是彩色电视机,而“买轮子”就是指买自行车。现在不同了,经过二十多年的经济改革,中国中产阶级已逐渐形成。汽车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20世纪90年代,中外合资的汽车制造厂主要生产豪华汽车,以使用公车的高级官员为消费对象。但是现在,生产家庭用车成为主要目标。上海通用汽车公司的专业人士凯文·关(音)说:“我们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私人购车的主要用途是上下班和休闲。”
    对有车族来说,中国的公路就像打满补丁的棉被,这些被称为“国道”的公路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隐患最大的。道路坑洼不平,转弯盲点太多,自然环境恶劣等等都暗藏危险。
    不过,随着现代化高速公路的出现,追求舒适生活的有车族很快就能驾车到中国的任何一个角落。在过去6年中,中国的高速公路从原来的3000公里猛增到2万公里。去年12月,中国最长的高速公路——京沪高速公路开通使用。这使开车从北京到上海的时间从20小时缩短到约12小时。
    中国目前的买车潮也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之一。入世的一个条件就是在2006年以前把进口汽车关税从80%减少到25%或更低。第一个降税举措1月1日开始执行,最贵的进口宝马汽车价格下调了1·3万美元,降至12·8万美元左右,但还是令人难以接近。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机动车制造厂很多。现在,全国仍有120家机动车制造厂,其中大部分都处在亏损状态。正像美国汽车工业20世纪初面临的问题一样,中国的汽车工业也面临兼并和重组,目前已经趋向三足鼎立的局面: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和它与通用公司、大众公司的合资企业占汽车市场的近一半份额;此外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和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实力都很强。
    尽管外国汽车制造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但也不能忘记以往的教训。法国的标致公司曾投资4·5亿美元在中国生产一种耗油量较大的轿车(中国汽油价格比美国贵),由于销售业绩不佳而被迫撤出。
    此外,中国的劳动力虽然又便宜又多,但汽车生产是一种资本密集型产业。在中国,汽车零部件和其它原料价格都比较贵。因此,在中国制造一辆汽车的成本比美国高,这是出人意料的。另一方面,虽然中国是世界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但它的汽车客户群仍然较小。
    中国领导人认识到汽车工业是强有力的工业催化剂,但他们并不鼓励放松对购车的限制。因为空气污染和交通堵塞已经成为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