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拒"戒急用忍" 迎经济春天 台商涌大陆一浪高一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0-11-28

    那边政府真的是在服务人民,台湾却变成在修理人民。
    ——第二次赴中国大陆勘察投资环境的台塑企业总经理王永在称赞大陆"搞经济"的大动作。他表示,站在企业永续经营的立场,大陆是不能错过的地方,台湾企业"不走不行了"。
    ——台湾前"经建会"主委江丙坤感慨道
    【香港《亚洲周刊》11月12日一期报道】题:台商涌大陆一浪高一浪(记者 纪硕鸣 童清峰 王云怡)
    近几个月来,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科技含量上升,投资的金额也越来越大。有台商说,两岸加入世贸在即,台商急于到大陆抢位置,就像长途赛跑要抢占内圈跑道。10年来,继制造业、服务业后,台商大型的高科技高增值企业规模化投资大陆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形成。
    据"国台办"首次举办的谈"台湾问题"新闻发布会透露,今年上半年,大陆新批准的台商投资项目达1399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3.65%。而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台湾对大陆投资17.8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加了106%,其中电子产品制造业就占了五成六。近年来,台湾资讯科技产业加快了前往大陆投资步伐。近日,台湾经济部核准18件赴大陆投资案,电子业占了多数。台湾生化科技企业也不甘落后,仁安堂生化集团董事长洪再发说,中国大陆市场比台湾不知大多少倍,仁安堂正在洽商数千万美元投资,提高大陆生化产品的质量。
    刚从大陆考察返回台湾的台塑总经理王永在表示,将向大陆投资1亿美元;裕隆企业也将斥资9000万元人民币;过去坚持不愿赴大陆投资的广达电脑,也证实将在上海设厂;远东集团在江西兴建的水泥厂,最近正式启用。这类新闻,这阵子天天都在媒体出现,大企业隐然形成一股集体挑战"戒急用忍"的势力。
    香港台湾工商协会顾问陈自创指出,台商为因应两岸加入世贸组织及未来更为激烈的全球经贸的市场竞争,已将过去低成本、中小型、低增值之劳动力密集产业形态,逐渐转化成大型化、集团化、高增值产业投资形态,这使得台商在大陆投资的数量及质量都大幅提高。目前台商在大陆的投资,累计金额超过500亿美元;常住大陆的台商数超过50万;投资案件数超过5万。
    大举"西进":"如果大集团再不出动,可能会失去最后的机会"
    走在这次热潮"浪尖"的是宏仁企业集团。今年4月,宏仁集团旗下的宏和电子上海厂揭幕。市场认为宏仁此举直接冲击"戒急用忍",为台湾电子产业大胆西进作出示范。
    王文洋为王永庆之子,1996年3月,在广州成立了宏仁电子及宏庆塑胶公司,成为汇集国际资金,植根中国大陆,放眼全世界的新兴企业体。目前宏仁已发展成下设8个企业、总投资额达到5亿美元的国际集团。
    王文洋说,选择在大陆发展,"是因为这个大环境、大市场是台湾所不能比的,强劲的经济增长、巨大的消费市场,不仅对台商而且对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吸引力"。
    全球华人竞争力基金会董事长石滋宜指出,因为"戒急用忍"的关系,台湾失去了很多机会。如台湾的电脑没有在大陆市场刚起步时打入,至今不能在大陆创出品牌。
    90年代初,台湾的中小企业可以到大陆发展成为世界级的企业,如"康师傅方便面"成为大陆家喻户晓的品牌;乾隆软件以11万美元的投资起家,占领了大陆的证券软件市场。两家公司分别在香港的主板及创业板上市。旺旺控股九成八的业务在大陆,每年盈利都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率,去年在新加坡挂牌的旺旺取得6100万美元的盈利。
    石滋宜认为,现在这种机会没有了,大陆市场日趋成熟,台湾中小企业再进入已经很困难,如果台湾大集团再不出动,可能会失去最后的机会,所以连台塑都按捺不住。
    李登辉实施的"戒急用忍"政策,窒碍了台商前往大陆投资的脚步。因应大陆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情势,台湾很多大企业已顾不得政府的禁令,最近纷纷化暗为明大胆西进,引发台湾产业空洞化的争议。但大企业对前往大陆投资倒是理直气壮。裕隆集团执行长严凯泰指出,汽车业是集团重要支柱,特别是台湾加入世贸组织后,裕隆集团若想在台湾存活下来,非要扩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不可,当然就得走出去。
    一连串大企业登"陆",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还未可知,但政府显得束手无策。经济部长林信义认为,厂商只是"走出",并非"出走"。林认为大陆的投资环境基本面比台湾好,包括土地、资源都比台湾好。大陆官方领导也把招商视为绩效,对台商确实有"磁吸作用"。
    "磁吸效应":"政府可以吵,企业不能等"
    在市场经济的推波助澜下,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各大企业争相投资与开发的市场,而且对台商来说,大陆有廉价的劳力、庞大的潜在商机,加上同文同种,没有沟通困难等优越的条件,不断吸引台商前往投资设厂。许多劳动力密集产业如塑胶制品、玩具、制鞋、成衣、家电等几乎全部都已出走大陆,数年之间几乎从台湾销声匿迹。
    台湾大企业纷纷赴大陆投资,对新政府继续实施"戒急用忍"政策,构成极大压力。经建会主委陈博志指出,近来企业纷纷到大陆投资的原因有三:首先,两岸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一些企业家认为,大陆将有更进一步开放的动作,开放就有变化,变化就有商机。其次,台湾政权轮替,新政府不像旧政府般强势,因此有些企业家选在此时表达想法,希望能因此取得更多的政府承诺及协助。第三,台湾近10年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可以面对国际的竞争力,控制资金和技术的能力也较以往劳动力密集产业高出许多,高科技产业有走向全球化经营的本钱,如果不走向国际化,就可能丧失竞争优势。
    一位企业界人士指出,"政府可以吵,企业不能等"。日本知名的索尼公司基于在台湾生产消费性家电产品成本不符竞争力,日前宣布将传统影音家电产品生产线外移,转往马来西亚生产。由索尼对台湾紧缩投资的动作,可见台湾渐渐失去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的客观环境。
    台湾自1997年7月起对企业赴大陆投资采取"戒急用忍"政策,针对大金额、基础建设、重要产业等赴大陆投资做若干限制。另订定台商对大陆投资累计金额上限,以及个案投资金额不得超过5000万美元的规定,以避免台商对大陆投资过于大型化。其用意在于避免台湾经济产业过度依赖大陆,并要把资金及产业根留在台湾。
    新政府上台后,曾多次传出"戒急用忍"政策将朝开放方向检讨,但都没有实际行动。坤德公司总经理郭文政指出,"戒急用忍"的立意不错,当局也会有更多筹码与北京谈判。但他强调,"这只是理论",市场经济就要服膺市场定律,"我不去,别人去,我成本比别人高就无法生存"。
    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最近也以罕见的口吻批评新政府,称如果政府不开放厂商到大陆投资,将扼杀台湾企业生机,未来台湾企业竞争力将不如国外。这是张忠谋首次正面呼吁新政府放弃"戒急用忍"政策,提早、全面开放产业西进。
    对于新政府仍紧抱李登辉的"戒急用忍"政策不肯松绑,台塑企业董事长王永庆曾一再批评,从台塑决定在宁波设立石化专区的动作来看,过去一直勉强配合政府"戒急用忍"的台塑,终于不想"忍"了。
    台商一波一波的大陆热已经造成台湾对大陆的依赖日益加深,自主性明显下降。根据经济部发布1999年两岸经贸情势分析,台湾对大陆贸易总额为257.58亿美元,顺差达167.0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很多人对这样的现象感到忧心。一位中小企业老板指出,台湾产业空洞化逐渐在发生,但新政府好像还没搞清楚企业出走的真正原因。
    前经建会主委江丙坤感慨地说:"心在痛、血在流,我过去几十年奉献给国家,参与台湾奇迹的创建,现在眼看它一天一天在流失,就好像一栋好房子,有人正在把基础的一块砖一块砖挖走。"
    建构双赢:只有把企业家的"心"留下来,"根"才能留下来
    江丙坤当年曾是"戒急用忍"的倡议者与执行者,最近他从大陆回来后,对两岸经贸观点有很大改变。他说,政府已经不能再用"围堵"方式禁止企业外移,现在应尽全力改善台湾的投资环境,只要能把企业家的"心"留下来,"根"也就能留下来。问题是,一个"核四案"对社会所造成的动荡,就不知要消蚀台湾多少的本钱,而这类非经济因素的作弄,恐怕才是企业出走台湾的根本原因。
    突破"戒急用忍"政策,已逐渐成为台湾企业的声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