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香港《文汇报》载文认为:滥用“台湾”招牌令人感到厌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91-05-30

    【香港《文汇报》5月15日报道】题:“台湾”招牌遍布榕城(记者沈宏菲)
    在大陆,几乎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城市,有着福州这样比比皆是的以“台湾”为名的各式招牌。它们如雨后春笋,遍布了榕城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福州一景。
    随便到福州的街上逛逛,数一数马路两侧形形色色的街招,你也许会在突然产生一种地理上的错位感之余,也恶补了一堂“台湾地理知识课”,你不妨一头钻进“台湾大戏院”看一会儿由大陆男女明星演出的琼瑶电影,然后到楼下的“日月潭酒家”点几碟台式小菜,酒足饭饱之余,再要一袋福建出产的“阿里山瓜子”,边嗑边听一旁的三两台湾食客无比高声的“烧酒话”,离开“日月潭”,沿着街边数过来依次是什么“宝岛火锅城”(里面有“台中厅”、“台北厅”、“台南厅”、“基隆港”、“高雄厅”、任君在台湾岛上自由穿梭往来),“台湾料理店”,“海峡商场”。拐一个弯便又看见并排几家店铺分别是“金门酒楼”,“澎湖菜馆”和“马祖咖啡屋”“青叶酒楼”,直看得你疑心重重地坐上一辆写着“台商投资顾问”的出租车,来到一处灯红酒绿的去处门前停下车,随手向司机要一张车票,却只见那车票上分明写着“由福州某处到台湾收费人民币十元”!正当你大惊失色之际,一抬头只望见霓虹灯闪烁着的四个大字赫然是“台湾饭店”,只好自嘲无知,悻悻然溜进去。走过了“澎湖中餐厅”,楼上仙乐飘飘的自然是“西门町的士高”,烟雾蒙蒙的玻璃门后面怎么能不就是“北投桑拿浴室”呢?
    面对这种奇特的景象,新到福州的台湾人的感受是各自不同的。当然,不少台湾客都会觉得很好玩,还有一点亲切感。不过,也有人认为这种招牌“文不对题”,比如说店铺里明明卖的都是江南陶瓷,何故偏偏要打出“台湾茶壶”的招牌?又比如菜单里从头到尾都找不出一个台湾或闽南菜式的餐厅,却硬要标榜是“台湾料理”?更有到大陆观光看新鲜的台湾客认为这些街招简直是匪夷所思,令人哭笑不得。
    挂“台湾”招牌的,除了国营店,更多的是个体户,也不乏台港商人在福州投资开设的店铺。这个时髦的招牌现在越挂越多,在新鲜感渐渐离去时,已开始因其过于泛滥又缺乏想像力而令人感到厌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