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从“经济商店”到大型超级市场──美报介绍АР公司的发展壮大历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9-05-31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8日文章】当少年约翰·哈特福德19世纪90年代进入零售食品业的时候,杂货店还都是维多利亚式的商场:蓄着胡须、身穿礼服、系着领带的店员,站在木雕艺术品和壁画之间,为耐心坐等的顾客从存货有限的货架上取商品。
    1951年,当75岁的哈特福德身亡时,杂货业已变成零售业的大公司,其特有标志是货物排列整齐的漂亮超级市场,货源充足,琳琅满目,顾客自选,并设有宽敞的停车场。这种变化是约翰·哈特福德带来的。他是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的创造人之一乔·亨·哈特福德的儿子。老哈特福德在内战后的时代开创了折价和邮购业务。到19世纪80年代,他的公司已有资金100万美元,并从明尼苏达州发展到弗吉尼亚州,建立了100家食品店。
    继任总经理的约翰·哈特福德,将这家年轻的杂货连锁商店经营成为美国最大的零售公司。在这个过程中,这家公司的名称被缩短成现在为人们所熟悉的A【注:】P公司。
    同本世纪初大部分食品零售店一样,A【注:】P公司赊销杂货并向老主顾赠送诸如瓷器、家具甚至珠宝之类的馈赠品。1912年,约翰·哈特福德进行了一次冒险尝试。他在新泽西州的泽西市租了一家小商店,并在店内摆满了A【注:】P公司通常销售的商品。他压低了价格,并取消了赊购业务和购物赠品,实行“现购自取”,结果取得很大成功。
    在1912年到1915年间,A【注:】P公司每三天开一家“经济商店”,到1930年已在29个州开设15700家现购自取商店,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哈特福德坚持一致性,所有商店的布局和摆货方式完全一样。标准化提高了A【注:】P公司的效率,并导致零售业出现了民主气氛。
    哈特福德提出了纵向一体化战略。根据这一战略,A【注:】P公司的子公司向A【注:】P连锁商店提供贴有自己标签的肉、奶制品、农产品、面包和罐头食品。其结果是官方承认,经营这家零售大公司是“一个可以引以为自豪的成就”。
    在30年代,哈特福德把A【注:】P公司办成超级市场,这种转变使超级市场成为美国零售业的固定形式。A【注:】P公司1936年拥有20家超级市场,三年后发展到1100家。一度曾具有革新意义的“经济商店”都相继关门。
    在1958年被西尔斯—罗巴克公司赶上以前,A【注:】P公司是美国最大的零售公司。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