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曼谷《中华日报》文章《访侨乡潮汕剪影》(三·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4-02

    愿见侨乡的领导诸公,充实新的见识,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就从身边琐事把精神文明落实推行,地方上存在着的落后现象,要消除并不太困难。愁看乡亲建古宅在这次访问中,除了汕头市外,我还去了澄海、潮安以及潮阳,所看到的,完全不如我所想象中的那么落后贫穷。县与县之间的公路很平坦,据说都是刚筑成不久的。
    我到潮汕农村时,到处可看到新房子,有的刚刚建好,有的却正在兴建,不少是“下山虎”式或“四点金”式的房子,占地很多。其实,这种款式的房子是传统性的,大概和百年前或几百年前的房子没有多大区别,特点是单层,窗户极少。
    其中,潮阳县新房子建得最多,据县长郑金德告诉我们,从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年,仅仅三年,潮阳县便建了十万座大大小小的房子,平均每座房子占三分多地,造成耕地少了三万三千多亩。
    单靠喊口号以达到节省用地的目标,看样子是行不通了。就拿潮汕地区来说吧,按人口计算,本来耕地已经太
    “四点金”的新房子又在不停的兴建中,不管地方领导人如何提少了,单层楼倡要求,两年时间仅潮阳一县建的房子,就造成少了三万多亩耕地的现象,这可不是口头喊喊便算数的轻松问题,它直接关系到老百姓自己未来的肚子问题。
    理由很简单,人口已经太多,就要更好的保护耕地,反过来,耕地愈少,就等于灾难加上灾难!
    末了我要衷诚的奉劝乡亲们,原就有“地少人多”之患的潮汕,照目前这样保持自私的大建“四点金”及单层房子,宝贵的耕地被成千成万亩的浪费了,未来的粮食可得在天空里耕种!“归还华侨房产”剖视我们每到一个地方,领导人都不忘报告一下有关归还华侨房屋的情况,据说,这是老一辈华侨最关心的问题。
    但是,从多方面的了解,实际上,这项政策的实践,的确不像宣布时那么轻松容易,它本身就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加上旅居海外的部分华侨,对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数年前宣布的这项政策,理解得并不完全正确,实践起来就更麻烦,困难与波折层出。
    一般来说,华侨能讨回的,只是房子的主权,至于房子本身,往往被“‘借住”,无法讨回来。
    给亲戚朋友租或借的房产,原都不在此例中,与政府无关,只能由双方协商解决,若闹成僵局那就只好由法院去裁判了。
    但是很多华侨仍不能完全理解这个问题,把责任都推向政府身上,不是说要退回房产吗?怎么对住户一点办法也没有呢?
    这样的情形,据说并不少,有关负责人被弄得头昏脑胀之外,还要挨骂。
    为了真正落实这个问题,今年广东省政府已拨出一千万元人民币作为建房子之用,准备把机关迁出华侨的房子,说明政府对这个问题还是积极认真去处理的。
    尽管如此,汕头行署副专员方明生仍然承认,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要解决,可真不容易,恐怕今年依然解决不完。一千万元建房子的预算,也应付不了。方明生副专员说的是个现实的困难问题。海外淘金梦未回我发现,潮汕地区的人民,对“出洋”的观念,并没有多大的改变。过去出洋,是生活所迫,但如今农村安定的生活,并未能把他们的心安定下来,他们仍然不断的追求“出洋”,只要有一点正门路,或有一丝海外关系,便千方百计的借探亲的理由出洋去。
    不过,对潮汕的出洋热,我以为,如果中国政府如所公布的,没有移民政策的话,是应该积极去纠正这个风气的。否则,大家在拼命的推行四个现代化,却有另一撮人,整天在做“出洋美梦”,对自己家乡的建设根本提不起劲,试想,这类人越来越多时,又怎能搞出四个现代化呢?
    所以,我总认为,这又说是潮汕领导人的责任了。在纠正这个“出洋热”的风气中,应增进人民对海外的正确认识,要让他们知道,海外亲人的钱,是靠多年的心血,从每天紧张奋斗中挣来的,决不是他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写意,也不是闲坐着钱会找上门来的。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民认识时代的变化,八十年代的海外环境和昔时已相去十万八千里,持着市篮和竹槌的华侨,只靠胼手胝足便可兴家致富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就以泰国来说,专业的大学生多的是,而他们中还未能获得就业机会的,也还为数不少哩!
    当然,对中国当局来说,纠正这种外向的现象,更积极的去改善人民的生活,是最重要的关键。
    “出洋”风气,在农村生活已大大好转的中国,的确是不应存在的。访问团名誉副团长郑伊梨一些建设性意见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主席陈世贤夫人郑伊梨女士前后到过潮汕四次,对潮汕情况自然比我这个头一次去的要知道得更多。这一次,她又是我们泰华报人代表团的名誉副团长,在访问期间,曾提过一些建设性意见。
    郑伊梨女士说,在其他国家,不管是飞机票、车票,越是多买几张,便越获得优待,然而在中国我们买了二十多张车票,优待不用说,每个人却给多收了五十元港币。
    “有时候,陪客比游客多,而陪客的费用却都由游客付,加重了华侨的负担……”郑伊梨女士说。
    “……这些不合理的现象,我向中旅社负责人提过意见,可是,他们叹了一口气说:“这就是中旅社独一无二的生意。显然要改善并不容易。”
    郑伊梨女士认为,中旅社对华侨的如此“特别优待”,不但显示中旅社不懂做生意,且有把华侨华裔当作二等公民之嫌,违背了侨务办公室主任廖承志提倡的政策。
    对中国民航,郑伊梨女士认为有很多方面需要积极去改善,例如,民航机上的头等座位洗手间里,连揩面纸也没有。“人家的洗手间,措面纸,揩手手纸,香水,粉,香皂都齐全,中国不是没有出产这些化妆品,多拿一些放在机上,也一点不难嘛!”郑伊梨女士说。
    她指出:“这虽然是芝麻小事,但小事做得好,才能把大事搞好!民航机是跨进中国的第一步。给人留下的第一个印象是很重要的……”
    对潮汕侨眷问题,郑伊梨女士认为,侨汇太多,有时反而害了侨眷的第二代,从小养成他们不爱劳动的习惯。因为海外华侨一寄,起码就是一百多块人民币,侨眷的孩子,参加劳动每月也只不过得到三十块人民币,比较之下,实在太少了,所以他们便一直靠着侨汇过活。
    她认为,有关的领导单位,应更多照顾侨眷,让他们有工作,尤其年轻人,应多提倡手工业,别以为他们是侨眷,有侨汇维持生活,便不给他们分配工作了。
    她提醒中国有关当局,对出洋热不能不多留意,否则,留在家乡的,只有老与弱的人,中国提倡的四个现代化,又如何能实现呢?
    不过,她深信,只要中国有关负责人,认真搞好潮汕工作,增进人民对海外生活的正确认识,消除“海外淘金”的传统观念,专心于家乡的建设工作。这样,中国的四个现代化,便不会是渺茫的口号了。(三·完)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