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亚洲周刊》文章《统一祖国:在香港的一次接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2-01-04

说在《百姓》杂志社长陆铿十月在香港为王丹凤举行的一次晚宴上,台湾国民党立委卜少夫和中国政协委员罗孚三次互相祝酒,气氛热烈。卜少夫说,他曾向台当局提出关于放宽大陆人士去台访问的建议,台行政院认为是“有重大意义和建设性的”
    【在香港出版的《亚洲周刊》十一月二十日一期文章】题:重新统一祖国:在香港的一次接触
    在北京政府前不久要求重新同它的台北敌手接触后,在香港据说,不倾向任何一方的半月刊《百姓》杂志的社长陆铿曾安排亲北京的《大公报》发行人费彝民访问台湾。《亚洲周刊》记者要陆铿予以澄清,于是他同意把一切都讲出来。
    陆铿上个月确实主持过一次可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宴会,虽然《大公报》发行人费彝民与此毫不相干。出席这次宴会的有台湾立法委员、执政的国民党党员卜少夫和香港左翼《新晚报》的主编、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罗孚。这两个人在宴会上亲切地碰杯并且讨论了罗孚访问台湾的可能性。虽然这两人实际上都不是什么政府官员,但是他们的促膝谈心比迄今所进行的任何接触都更接近于台湾海峡两边人士所进行的第一次高级接触。
    整个事情是从上海女演员王丹凤——陆铿的一个熟人——抵达香港后开始的。当时陆铿是负责接待王丹凤的主人,王提出她希望在香港逗留期间能会见各方面的人士。六十二岁的陆铿由于在中国和香港搞了四十二年的新闻工作,所以他认识一大批各种政治信仰的人。他于十月十六日晚上在有名的浙江风味餐馆组织了一次宴会,出席宴会的客人有:著名作家和《百姓》杂志主编胡菊人等和美国、法国、日本领事馆的官员以及差不多二十年来第一次在一起参加社交活动的卜少夫和罗孚。
    正如陆铿所说,卜少夫和罗孚在宴会上三次互相祝酒,每个人都很兴奋,合唱了中国古老的民歌,甚至还唱了一、两首日本小调。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大陆、台湾和香港的知识分子过去一段时间来在香港这块土地上越来越频繁地举行的类似聚会所具有的典型的气氛。
    话题自然而然转向中国和台湾的关系问题。七十二岁的卜少夫(他也是新闻界的一位重要负责人)仅在一周前向台北立法院建议,政府应该允许希望访问台湾的大陆艺术家和知识分子到台湾访问。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是由于台北前不久拒绝为大陆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社会学家费孝通和画家刘海粟颁发签证。
    王丹凤说,如果可以的话,她很想到台北去演出。前不久在北京举办画展的一位画家说,她也希望把她的作品弄到台北去展出。
    据说,罗孚问卜少夫:“我怎么办呢?如果她们去的话,我想跟她们一起去报道这件事”。据陆铿说,卜少夫在回答时字斟句酌。他说,他已经向台湾立法院提出了建议,下一步行动该由政府来采取了。陆铿解释说:“本来没有意思使这次集会成为一次有重要政治意义的事件,但是,会上那种情投意合的气氛多少也使这次集会成为争取统一中国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
    与此同时,在台北,从报纸的一些评论来判断,对卜少夫的建议总的说来反应还是很好的。上周,也就是在提出建议刚一个多月后,行政院告知卜少夫说——在本刊记者同卜少夫接触后——行政院认为他提出的建议是“有重大意义的和建设性的”。行政院对卜少夫说,现在已提交内政部,内政部“正在对此进行研究以便准备采取适当的行动”。
    卜少夫本人是乐观的。他指出:“他们毕竟既没有反对、也没有断然拒绝这一建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