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泰国的外交和柬泰边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81-01-04

    一九八○年,泰国在内忧与外患相交织、妥协与反妥协斗争频仍的局势中步履艰难地前进。一九八○年头两个月,江萨政府表面尚能控制局势,但经不起军队内部反对势力及经济困难等方面的猛烈冲击而被迫辞职。炳政府从三月十二日接过政权之后,面对着越南硬软兼施的诡计,从摇摆走向坚定,击退了越军的入侵,在国防与外交上取得了重大胜利。外交上取得的重要成就
    炳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三月至六月中旬为第一阶段。这时期,越南在苏联的指使及配合下摆出和谈姿态,形软实硬,在拉马来西亚与印尼的同时,着重诱压泰国,于是,在泰国出现了三、四月间的对苏越妥协的舆论高潮,政界与学术界相呼应,其主旨是以抛弃波尔布特而承认或默认韩桑林政权来换取越南的谅解,求得苟安。这时期,军队中的妥协思想也有流传,但抗越主张仍占上风。
    (2)六月二十三日越军入侵泰国暖马木村等地以及五月十七至二十三日阮基石访泰的蛮横表现,唤醒了泰国军政界及人民的民族主义意识。此时期,对苏越强硬的主张占优势,不少持妥协主张者态度有所转变。
    这种形势推动了六月底吉隆坡第十三届东盟外长会议的胜利举行,促进了东盟的团结。在此基础上,东盟确定了下一步外交目标:争取在本届联大上保持民柬席位并通过一项政治解决柬问题决议。
    (3)本届联大取得上述两项胜利后至今,东盟的外交目标是为召开一次解决柬问题的国际会议而奋斗。它们在坚持联合国决议精神的基础上,为了促使会议召开而降低了谴责越南的调子,缓和与老挝的关系,企图分化苏越,迫使越南参加国际会议。在柬埔寨内政问题上,则力主成立“第三势力政府”,但仍拒绝承认韩桑林。
    为了铺平并摸索召开国际会议的道路,、东盟展开了三项重要外交活动:泰国及新加坡总理先后访华;泰副外长阿伦访苏;马来西亚外长拟议中的访越。
    从一九八○年的外交历程看来,泰国的较坚定抗越苏的外交路线已逐步形成。不平静的泰柬边界
    泰柬边境是当今世界斗争最尖锐、矛盾最复杂的地区之一。它交织着越南与民柬—自由高棉的矛盾,民柬与自由高棉的矛盾,以及越南入侵泰国的可能性。在漫长边界上,还聚集或流动着数十万难民。但是,目前抗越的主要力量是民柬。目前,民柬与自由高棉一些基层队伍开始联合抗越,但离形成真正的抗越统一阵线,差距仍远。估计一九八一年他们将能进一步合作。
    民柬对越作战已经过了两个旱季、两个雨季,现在正进入第三个旱季。从越军方面说,攻势越来越弱。他们虽能集中较大的兵力来“围剿”民柬,但民柬据有地形之利,且能断其后路,骚扰后方,使越军很难展开强大的攻势。越军侵柬部队每月平均要补充兵员两千多人。中国对其精锐部队的牵制,老挝及南越局势的不稳,使越南不可能大量增兵至柬。但是,越南野心不死,一九八○年全年战争不止,泰柬边界一直不平静。
    一九八一年,民柬的目标是争取从战略防御阶段后期进入战略相持阶段。越军在数量上虽仍占优势,但将更被动与削弱。如果老挝及南越的抵抗力量更活跃,则侵柬越军首尾受制,困难更大。因此,目前,越大举侵泰不可能。但是,一九八一年,特别是旱季,越军入侵泰国若干村落,则完全是可能的。泰军方正在作准备,准备越军在较长地段上入侵十五公里。
    (杨木发自曼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