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阅读
  • 0回复

英刊文章:《在贪污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9-07-29

    【本刊讯】英国《苏联问题分析家》六月十四日刊登一篇文章,题为《在贪污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地方》,摘译如下:
    每一个东欧国家都以某种方式报道过贪污、贿赂、欺骗和其它一些不法行为。这些不法行为的根源是不难追究的。贪污一词在这里被用来形容范围广泛的活动。无论是货物还是劳务的供应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的地方;在社会活动受到过份限制,以此掩饰供应不足的地方;以及在人们已经承认无视规章制度成了满足他们需求的唯一办法的地方,贪污现象比比皆是。
    事至如此地步,可以说贪污已成惯常风气了;人们不再循规蹈矩,照章办事,而是随时准备歪曲或者破坏规章制度。共产党鼓吹平均主义,给其制度增添了紧张压力,平均主义使人产生了不可能实现的愿望,但与此同时,一些享受特权的人显然在过着十分称心如意的生活。徇私情,行小惠,往往可使人找到晋级晋身的捷径。通观此种贪污现象,可以得出相当令人惊讶的结论:同对“不规矩的”政治行为的监督相比,对经济领域里的不规矩行为的监督常常是极不稳定的。结论必然是:当局默认一定程度的贪污是平常事,不会构成政治挑战。
    最后,贪污还应被看作是相对繁荣的表现。在五十年代,东欧人差不多都困苦不堪,而在七十年代,东欧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除了衣食住行的必需品得到满足外,还有余钱可花。
    在这方面,唯独共产党的意识形态起不了指导作用,多余收入的唯一用场是消费。尤其对于收入有所节余的第一代人来说,这种消费的相当大的一部分必然是摆阔气的挥霍浪费。
    无论是在战前身居统治地位的豪绅贵族之中,还是在仿效这些豪绅贵族的农民阶层里,有一点是得到承认的,即个人必须大手大脚地花钱,显得自己阔气。对于资产阶级克勤克俭、以图发家致富的美德,人们是嗤之以鼻的。个人手里有多余的钱,除了花掉之外,没有其他实际的用途,这一点使目前的情况更加恶化;个人手中的余钱除了留作将来用之外,是不能用来进行合法投资的,而将来用这笔钱只不过是推迟消费的时间罢了。
    顺便提一下,多数东欧国家的私人住房比英国的还多。不过,一个已经有了住房和通常的耐久消费品的家庭,还是指望能有更多的开销。出国旅行是一种可能性,但有这样的危险:它将使国家失去急需的硬通货(就到西方和南斯拉夫旅游而论)。另一个目标是教育,为保证能进大学而掏腰包贿赂人家并不是不常见的现象。从东欧报刊的报道中可以明显看出这种或那种类似的问题。
    罗马尼亚去年揭露了一件最令人触目惊心的贪污案件。这就是“罗马尼亚酒店大骗局”。这出丑闻的中心人物是乔治·斯特凡内斯库,一九七六年他被任命为布加勒斯特一家酒店的经理,他生财有道,把这家酒店变成了一家私人工厂,在酒里掺杂其他东西,从中谋利。
    经济比罗马尼亚发达得多的捷克斯洛伐克的情况没有很大的不同,捷克斯洛伐克一家报纸承认,他们的贪污事件比资本主义社会的还要经常,向法庭控告的贿赂案件的数目是很小的——一九七七年捷克斯洛伐克只有一百六十二人受到这种控告,因为牵连的各方都想掩盖案件,不然他们就容易受到刑法的制裁。有一点已说得非常明白:舆论乃至地方当局也站在被抓和被控告的人一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