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港报文章《中子弹与苏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8-04-28

    【本刊讯】香港《明报》四月二十五日刊登该报驻美特约记者梁厚甫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子弹与苏联》,摘要如下:
    卡特政府暂时停制中子弹希望借此向苏联要索,要苏联裁减东欧的兵力以及在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上有所让步,如减限SS—20导弹等等。这一个意见,本为国防部长布朗所提出,但提出以后,舆论哗然,认为天真得可笑。因为这样,上周末卡特总统邀集他的高级顾问,举行会议,会议之后,由其发言人表示,今后卡特总统,将努力把工作做得好一点。
    为甚么以暂停产制中子弹来要胁苏联在“均衡欧洲军力”和“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上作让步是天真可笑呢?因为苏联是绝对不会让步的,一让步,就等于向天下承认,苏联确有觊觎西欧的企图。苏联为甚么要怕中子弹呢?其先决的条件是:苏联有意进侵西欧,怕一切坦克车,被中子弹弄到动弹不得。如果苏联不会进侵西欧,那末,中子弹纵使堆积如山,苏联一点都不用怕,怕的还是西德和美国。万一中子弹管理不善,自动爆发起来,笑话不在苏联那一边。
    有人说,在美国暂停制造中子弹之前,苏联发动了宣传机器,向中子弹来抨击。不过,我们事后检讨一下,当时苏联对中子弹之抨击,一是说,中子弹是不人道的武器,二是说,中子弹是以西德老百姓之死,来求荷比法意老百姓之生。这句话的目的,在于离间西欧。苏联从来没有说对中子弹怕不怕,只说西方诽谤苏联,有意侵欧。如果一旦中子弹停制,就在其他地方让步,那岂不是证实了西方国家的诽谤?
    所以,中子弹之暂停制造,从美国来讲,决不能达到任何目的。
    废弃中子弹之效,是由国务卿万斯提出来的,暂停制造中子弹之议,是由国防部长布朗提出来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布朗的诟病。布朗是最热心于产制中子弹的人,当时布朗所面对的情形,是万斯和沃恩克两人,均主张把中子弹来废弃。此说已入卡特之耳。暂时停制,总比之废弃为好。
    诚然,中子弹不能说是理想的武器,如果放开“人道”和“不人道”不谈,先从形势方面来着眼,中子弹有许多的缺点。其一,放在欧洲战场上边,到了使用的时候,正如苏联的宣传所说,系用西德平民的性命来换取西欧其他国家的生存。其他西欧国家,既不是西德人的祖国,为甚么西德人要先作自我牺牲。这样一来,势必增剧北约国家之间的矛盾。其次,中子弹的性能,主要在于瘫痪或毁灭坦克车的操纵手,至目前为止,只能适用于中欧的战场。再其次,美国决定产制中子弹以后,西德政府虽未表示反对,亦未表示赞同。西德政府之不肯表示赞同,那是有理由的。中子弹既然要求数以百万计的西德平民以死报国,作为政府,是无法公之于口的。从美国看来,此事十分尴尬,中子弹既然为着保护西欧,而西欧国家,反应得这样麻木,那岂不是变成了“爱人不亲”。
    万斯凭着这三个理由,自然可以请求弃废中子弹而有余。
    至于裁军署长及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代表沃恩克对于中子弹,亦认为是谈判的障碍物。中子弹的本身,是一种战术武器,战术武器自然有殊于战略武器,不是沃恩克的谈判范围,但沃恩克不能不想到,将来见到苏联谈判代表时,苏联谈判代表说:我们现在谈限制战略武器,而美国却在发展战术武器,那说明美国对于裁军,绝无诚意。
    此次中子弹的风波,从整个局势来看,毕竟是一件好事,但必需西方国家能取得教训。教训是甚么呢?中子弹是“懒人的武器”。自北约成立以来,西方国家对于发展欧洲的防卫力量,向来是你推我让。六十年代之前,华约的力量并不太大,还不是燃眉之急,到了七十年代,华约的力量加强了,光是坦克车一项,和北约是三与一之比,于是大家都急起来了。中子弹便应运而生。中子弹之所以吃香,由于费力小而成就大,故曰懒人武器。但是,“福兮祸所伏”,中子弹的本身,既可以拆散西欧的团结,亦可以令到苏联移转战场,如果不是经过这一次事件,西方国家仍不会觉悟。西方国家如果遽然惊觉,认为华约方面的武器,实际仍是常规武器,非西方国家力所不能逮,从此团结起来,以求自保,不必靠甚么象中子弹那样的“奇门遁甲之术”,则转危为安,现尚未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