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小坂善太郎文章:《周恩来总理给我的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6-01-28

    【本刊讯】日本《世界周报》一月二十七日一期刊登日本前外相、众议院议员小坂善太郎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周恩来总理给我的印象》,摘要如下:“巨星陨落”把周恩来总理逝世比作“巨星陨落”是合适的。在四分之一多世纪的长时期里,从建国以来,一直身为新中国的总理的周总理的言行,如实地反映了中国走过的路程;他是在亚洲灿烂地放射出光芒的明星,给世界政治增添了巨大的重要性。
    我第一次见到周总理是在一九六六年九月,当时我在古井喜实议员的建议下,和几位同僚访问了中国。那时在北京及其他城市的马路上,尽是戴红袖章的红卫兵;他们唱着毛泽东赞歌《大海航行靠舵手》。在这种气氛中,周总理亲自到清华大学,同他们讨论。
    当我称赞他的气魄时,周总理破颜一笑,对我说:“不,我老了,不行啦。你年轻,叫人羡慕。”他和蔼的态度是我在那以前完全没有想象到的。我当时想:这就是他的魅力啊!可是,他有时闪烁出炯炯的目光,表露了他在革命的风暴中锤炼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带着幽默的口吻对我说:“你在担任外务大臣的时候来就更好了。北京的机场始终为日本的总理大臣和外务大臣开放。”希望日中子子孙孙友好第二次是在一九七二年九月,我作为自由民主党日中邦交正常化协议会会长归纳了党的决议以后和二十四位同僚议员访华的时候。当时也带着为田中首相访问中国铺路的任务,所以前后见到了三次。其中一次会见是在凌晨三时左右,周总理以相当激烈的口吻责备了自由民主党的做法。但是,即使当时,周总理也对我个人的立场表示了深刻的理解,圆满地作了处理。
    他引用“饮水不忘掘井人”这句中国谚语,对我说:希望日中两国今后世世代代、子子孙孙友好亲善,同时我们不会忘记作出了努力的人的功绩,并且不要求日本赔偿。这不是日中谈判的结果所得出的结论,而是中国方面重视今后的日中友好的自主决定。在那次战争中,日本打进中国领土,给中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损害;日本应该铭记在心。
    我回想起,周总理在他主持的宴会上,举起斟满茅台酒的酒杯向我们敬酒,特别对在后台为谈判作出了贡献的外务省中国课课长(当时)桥本,问道:“桥本先生在哪里?”使坐在末席的桥本君深受感动,这活灵活现地显露了他是一位本领高超的人的面貌。他还应一位代表团成员的请求,用他不灵便的右手长时间地为大家签名。凡此种种,都表明了象他那样身居要职的人非常直爽的一面。
    一九七四年,日中航空协定签订以后,双方的友好访问团搭乘了第一趟班机,我以团长的身份访问了中国。那时,周总理已经住院,邓小平副总理会见了我们。当时正逢国庆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有五千人参加的国庆招待会。周恩来总理特意从医院前往参加,精神饱满地发表了讲话,全体参加者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并且,周总理举着茅台酒向主宾席上的人致意。他也走到我的面前,用清彻的目光注视着我的眼睛。
    去年九月,我去北京,同邓小平副总理会见时,他说:“周总理曾经强烈地希望在缔结日中和平友好条约以后到日本去,可是,这已经不可能了。”我听了,心里想:病情相当严重了吧!我暗暗地衷心祈祷他康复,但是,如今他已逝世了。
    从日华事变到战争结束,日本帝国主义谋求霸权,给中国造成了许许多多的苦痛。而中国说这些“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把将来日中两国人民子子孙孙友好下去看得更加重要。这就是毛、周领导的对日政策。对于这样一个政策,难道我们在正确地作出响应吗?如果说政府的对华政策是玩弄小权术,至今还拖延缔结和平友好条约,把中国只看作做生意的对象,那么,就需要借此机会猛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