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日报电讯:《苏联担心孤立,为维持三级平衡竭尽全力》/《东京新闻》报道《苏联害怕美中建交,为自己在远东处于劣势焦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3-03-02

    【本刊讯】日本《朝日新闻》二月二十三日刊登该报驻莫斯科特派记者生田发回的电讯,题目是《苏联担心孤立,为维持三极平衡竭尽全力——对美中公报的反应》,摘要如下:
    苏联现在强烈担心,由于这次基辛格访华,设立联络处等已使美中关系朝着正常化取得了进展,美、中、苏三极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变化,苏联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战后亚洲的冷战史一直是在美国的敌视中国政策、尤其是承认台湾的蒋政权为“正统政府”这个“虚构”的基础上展开的。尼克松政权主动拆掉了这个“虚构”,由此开辟了通向越南和平的道路,给冷战结构带来了变革。在这个意义上,这确实是一个改变世界历史的潮流的行动。
    苏联一向强调说,“正常化”不应该给第三国也即苏联带来不利。
    苏联认为,中国之所以急于要从美中接近发展到正常化,是因为要扩大“反苏同盟”的范围,设法孤立苏联。中国已经规定苏联是“第一号敌人”,加强了对苏联的批判。苏联认为日中关系正常化也是按照这条路线进行的,并且没掩饰它对中国支持日本归还北方领土的要求所感到的不愉快。
    据认为,越南和平以后,美中关系开始迅速地朝着正常化发展,也是因为双方都把对付苏联作为目标,尤其是为了遏制苏联向亚洲扩张。苏联谴责说“中国希望美军留在亚洲地区”,并且对这次基辛格访华也表现出了强烈的警惕性,在基辛格去北京的前前后后,利用报纸和广播等散布了这样一种论调:“美中接近是在牺牲其他国家的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亚洲地区,美中企图谋求扩大共同的利益。”
    苏联认为,基于“实力地位”的尼克松一基辛格路线就是美国利用中苏对立,站在二者之间企图确保其主动权的战略。人们也认为,美国同提出“反苏政策”的中国改善关系在牵制苏联、求得苏联让步方面是极为有效的。苏联感觉到,这点也有可能不仅在亚洲,而且在第二次限制战略武器谈判、东西欧削减兵力谈判以及不稳定的中东形势等交易中被利用。
    人们现已开始认为,苏联要打破这种状况,设法进行反击,当务之急就是勃列日涅夫总书记亲自跑到华盛顿去谋求密切美苏关系,同时夺回在世界政治潮流中的主动权。
    通过勃列日涅夫访美的实现,苏联大概将首先去巩固美苏关系,在中苏关系上则避免加剧对立,努力维持三极平衡的现状。
    但是,首先不能认为中国会放松对苏联的警惕心。在亚洲,围绕着重新组成“越战后”的势力,十分可能引起与过去的“东西方冷战”不同的新的紧张局势。
    【本刊讯】日本《东京新闻》二月二十三日登载它的特派记者高桥从莫斯科发回的电讯,标题是《苏联害怕美中建交,为自己在远东处于劣势焦急》,摘要如下:
    美中决定互设联络处一事,虽说是苏联早已有了精神准备的,却似乎仍是对它的冲击。
    基辛格访问中国前,苏联人士就已不只一次地向记者们流露过不安情绪,认为基辛格助理这次北京之行是试探建立美中邦交,说不定会做到设立大使馆的地步。由此也可以看出苏联是何等地神经过敏。
    设立联络处无非是建立事实上的邦交,并且以前也有过日本和中国把关系从联络办事处积累到大使馆的先例,因此苏联焦急不安,认为美中关系也可能采取同样的步骤,迟早会发展成正式的邦交。
    中国政府冷酷地拒绝了苏方人员到东北去给苏联阵亡战士墓扫墓,由此看来,可以说中苏关系仍然处于最冷的状态。当然苏联对于它在对美关系上比中国领先了一两步是有信心的,但是由于美中互设联络处,不免感到美、中、苏再加上日本这个远东四角关系中,苏联已稍稍处于劣势。
    苏联似已开始怀疑:基辛格助理在北京是否已经提出了以从台湾逐渐撤退美军来换取开成巴黎国际会议、稳定并扩大越南和平的具体方案?美国最近已同意台湾生产近距离纯防御的美国战斗机的消息,苏联也认为可能是作为撤退美军的代价。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