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日报文章:《苏联和东欧对中国的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1-05-25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三月二十三日、二十四日连载了日本东京外语大学副教授中屿岭雄的一篇文章,题目是《苏联和东欧对中国的研究》。摘要如下:附属科学院的三个研究所
    苏联研究中国情况的机关是具有古老传统的附属科学院的东方学研究所,然而在一九六六年又建立了远东研究所。这个研究所的所长是以研究中苏经济关系史有名的斯拉德科夫斯基,全所拥有约一百五十名研究中国情况的人员,重点研究现代中国的各种问题。这里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九七○年新建立的情报科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虽然还是一个小规模的,但是,所长是在东方学研究所里兼任中国部部长的现代中国社会经济史权威杰柳辛,其成员的大多数是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员。各个研究所除了收集、管理必要的资料和情报外,也是同外国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关交流的窗口。而且,从中国占研究的很大比重这一点也可以看出,这个研究所是在预料到中苏关系甚至有发生中苏战争危险的这种严重的现实的背景下建立的。
    上述三个附属科学院的研究所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中国问题的中心,但是,在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所、国际工人运动研究所、党中央附属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所里也都有若干研究中国问题的人员。另外,列宁格勒的东方学研究所和埃尔米塔日美术馆东方部负责收集、整理和研究中国的古书和古代文化,这是人们所共知的。
    另一方面,在大学中,莫斯科大学历史系东方学科、东方语言学研究所和列宁格勒大学东方系也是研究中国问题的重要机关。
    另外,在研究中央亚细亚史、少数民族问题和东西方交流方面取得独特成果的塔什干中央大学也是不可忘记的一个机关。东欧对中国的关心淡薄
    在东欧,社会主义和“西欧化”是纵横两根轴心,各种潮流潜伏着并有时爆发出来。其中,作为一个共同问题的就是民众间的反苏情绪。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中国对苏联的批判中,在某些问题上能引起共鸣。但是,在东欧各国的各种表现形式新潮流却都是与现在的中国努力的方向背道而驰的。所以,即使中国的动向受到极大的重视,但对中国社会本身的关心勿宁说是淡薄的。在波兰博得人们欢迎的是日本而不是中国;在捷克外国语学校受欢迎的课程也不是中国语而是日本语。
    波兰:波兰对中国的研究仍然集中在中国古代史和中国古典文学等方面。正式研究现代中国还有待于将来进行。科学院的东方部门已被废除。现在,华沙大学东方学部中国学科是这个国家的唯一的中国研究机关。
    在波兰有东方学研究所人员的组织
    ——“波兰东方学协会”,出版季刊杂志《东方观察》,但是,这个杂志几乎不发表关于中国的论文和消息。
    捷克斯洛伐克:捷克斯洛伐克对中国问题的研究有比较悠久的传统,而且做出了许多成绩。从研究人员的人数和研究体制的充实来看,在东欧各国也是先进的。科学院附属的东方研究所是这个国家的包括研究中国在内的研究东方学的综合中心。这所研究所是在一九二二年创立的,但是,今天,在中国文学权威、该国的东方学者的培育者——普实克所长的领导下,已有专门研究现代中国史和中国的少数民族问题的巴拉特副所长以及大约七十五名研究人员。东亚部门因中心是研究中国问题,所以是最大的一个部门。
    在专攻汉代史和中国哲学的波科尔纳主任的指导下,集中了二十来名研究中国的人员。
    匈牙利:在匈牙利。因为牵扯到它的国民即马扎尔人的东方起源问题,独特地进行了关于东方的研究。但对于中国问题的研究还没有普遍进行。
    另一方面,大学的研究集中在布达佩斯大学的中国学科。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对中国的研究仍然是微不足道的。在贝尔格莱德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研究所,只有两名研究中国的人员。一位是研究现代中国政治的奥列什宁女士,另一位是研究中国计划经济的巴比奇。在大学方面,在克罗地亚共和国的萨格勒布大学,从去年才开始在这个国家首次开设中国语的科目。当然也很少介绍中国的文学。不过却有一部分人关心毛泽东的军事论文集。这可能是因为在考虑这个国家经历过独特的游击斗争的历史时,对这本书感到有兴趣的缘故。(文内小题是原来的——本刊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