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中国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70-11-25

    【本刊讯】由日本社会党前委员长佐佐木更三率领的访华友好代表团回国后出了访华报告集《日中友好、恢复日中邦交国民大联合》,其中收录了该团部分团员写的文章。下面就是这些文章的摘要:沸腾的中国的景象山崎升
    这次是我第三次访问中国。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并没有结束,现在仍然处于“斗、批、改”的过程中。
    和日本相比,中国的主食和副食费用都非常便宜。十几年来物价一直是稳定的,不缺少衣食住方面的东西。用了四年之久的漫长岁月彻底进行了一场如此轰动全世界的伟大变革,而竟没有给七亿五千万人民的生活带来丝毫不安的影响,事到如今,这不能不使我吃惊地感到:毕竟还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有优越性。
    日用品也是丰富的,价钱也是便宜的。
    所到之处,都挂着毛主席像,并书写着“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或者由一段毛主席语录组成的口号。确实使人感到朝气蓬勃、一派革命景象。但是,在另一方面,在广阔、清洁而凉爽的公园里,也可以看到许多估计是情人伴侣的年青人、带着孩子的家长和拄着拐杖的老年人的十分快活的身影。碧空万里,没有一缕烟雾,地面上道路两旁郁郁葱葱的树木,和宽敞的道路一起,向远方延伸,望不到尽头。这和苦于严重的公害、不得不过着憋气的生活的东京比较起来,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羡慕之情。
    这就是和日本有着二千来年悠久的人事和文化交流的邻国中国。
    现在,在我国,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有种种议论。但是,我耳闻目睹的事实使我确认这场革命已告成功。我接触到了七亿五千万人民活生生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壮景象的一部分,便不能不感到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目前,在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即将迸发出来的新的信心和勇气,越发坚定了必须冲破一切障碍,争取早日实现恢复日中邦交的决心。毛泽东思想与日本的农民运动松泽俊昭
    《毛泽东选集》使我一心向往中国革命,并使我开始关心起中国革命。
    如果不错的话,那是昭和二十六、七年(一九五一年——一九五二年)间的事情。如燎原烈火之势的农民运动以战后的农地改革为顶点,以后便进入了停滞期,组织陷入了四分五裂,农会处于毁灭的状态。在这个时期,专门从事农民运动的我,不要说经管事务所的工作了,就连每天吃饭也成了问题。
    就在这种处境里,共产党的U先生,给我拿来了一本书,这就是《毛泽东选集》。我越读,越看,它越给我增加勇气,越激发起我对农民运动的热情,并且产生了对新中国的憧憬。
    这次访华,已经是第三次了。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日本国内引起了这样那样的议论。但是,通过这次访问,使我越发坚信,这是一条光明的无产阶级专政的道路。我认为,中国革命对于立志于日本革命的活动家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我从事农民运动有二十五年了,我常常从毛主席的著作中得到启示。
    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国人民的团结将愈加坚强,将确立坚不可摧的社会主义政权,这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有人期望它瓦解,期望刘少奇之流复辟,那只不过是妄想而已。
    我认为,这次参加佐佐木访华代表团是我一生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中国印象记臼井享
    解放前,我从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年)开始到二十年(一九四五年),曾在中国各地住了四年,另外,昭和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年),曾应铁路工会的邀请,到中国各地又访问了两个来月,所以,我能站在一种可以将解放前与解放后以及与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国的情况、工人的生活加以相互比较的立场。
    使我感到惊讶的是解放后的工人生活水平较解放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我曾指望通过十四年后的这次访华,能够看到工人的生活又有多大变化,不过,乍一看似乎没有多大提高,一时感到迷惑不解,但是仔细一观察,我才发现穿的服装尽管颜色、样式和以前一样(男女都是白衫衣、蓝裤子),但质量好了。吃的东西好了,住宅由一间变成了两间,医药品减价了等等,因此,才知道生活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下转第四版)(上接第一版)
    无论是在广州,还是在北京,在街上一走,和十四年前相比,总感到有点脏。但仔细一看,才知道是因为商店、住宅都在挖防空洞,挖出来的土堆到了人行道上,在旁边又堆满了修防空洞的砖,而且还在路上制砖的缘故。认识到这是因为虽说国内的文化大革命基本上成功了,但在国外,美帝国主义、日本军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等正在伺机侵犯,为了防备突然事变,中国正在全力以赴。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后的工厂管理筱原文治
    中国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未曾有过的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这个革命的原动力是支撑中国社会的工人、贫农和下中农。
    我们认识到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工人已经完全掌握了生产机构,已经成为主人翁。而且,清楚地看到了在满头大汗劳动的工人作主人的国度里,工人的主动的创造精神得到了充分发挥,看到了生产将得到无限发展的这种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现在在我国,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仍有种种的议论,在我们党内,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评价也不完全一致。有一句极其通俗的话,叫做“百闻不如一见”。因此,我痛感到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友好的人事交往是极其重要的。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实质,正如开头所说的那样,是触及人们灵魂的大革命。这场革命,必须依靠领导和人民打成一片,党和人民完全团结一致才能够完成,而这在日本是没法进行的。当然,中国和日本的各种条件是不同的,因此绝不应该原封不动地输入中国的文化大革命,但是,至少说我们可以在我国运用社会发展的规律和从中汲取许多经验教训。
    我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我决心在今后的活动中努力运用在这次访华过程中按我自己的体会所学到的经验。年青人眼里的中国幸山胜男
    对于每天过着坐上摇摇晃晃挤满了人的电车往返于大阪北区的公司和家庭之间的生活的我来说,这次作为佐佐木访华友好代表团的一员访问中国,真是个晴天霹雳。在这次访华过程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要算是和周总理的会谈了。
    原来我想象这种接见一定是客套式的、矜持的场面,但我眼前看到的却是象久别重逢的老朋友一样,紧握双手,愉快地站着闲谈,于是我平静下来了,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刚才太紧张了。
    最后,在告别的时候,总理和我握了手。而且很荣幸,还和我谈了话:
    “今年多大岁数了?”
    “二十七岁。”
    “噢!很年青呀!你年青,要好好干哪!”
    在乘车回北京饭店的途中,各位团员都说,因为我会中国话,所以占了很大便宜等等,非常羡慕我。但我现在想起来,周总理之所以特意和我谈话,不仅是因为我会中国话,恐怕是因为我是代表团里唯一的青年人的缘故吧!
    青年人的国家——中国的人民,战斗的亚洲人民,都殷切地希望日本青年能够与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团结起来为争取日本的和平、亚洲的和平和世界的和平,为开展恢复日中邦交运动和反对美帝、反对军国主义的斗争而一致奋斗。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七亿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对日本青年、日本人民这种莫大的期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