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阅读
  • 0回复

日本杂志评论: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稳步而顺利地提高 日本仿效印度追随苏美反华将自讨苦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66-03-27

    【本刊讯】日本《新论》杂志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号刊登日本共同通讯社国际部人员清水畏三写的一篇文章,摘要如下:
    共产党中国外交在亚洲后退究竟意味着什么?这是编辑交给我的课题。当前形势极其动荡不定。但从第二次亚非会议、印度尼西亚政局、越南战争、中苏对立及其他现状来看,一系列正在产生、发展的客观事态确实叫人不禁产生上述想法。但是,只要共产党中国外交以“持久战”为基本方针,而且只要在越南战场上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我就认为,所谓“共产党中国外交面临十字路口”的说法不过是听得有些厌烦的新闻宣传。
    不用多说,越南战争是美中对抗的主要战场。因此,只要这场战争的胜负尚属未定,就不能简单地下一个共产党中国外交已遭挫折的结论。随着中苏对立的加剧,国际形势已经由美苏对立转变为美中对抗,目前尽管在第二个回合中形势逆转,倾向于对共产党中国不利,但是我们需要从更长远的观点加以注视。因为,建立在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的共产党中国外交战略本身,毕竟是以持久战而不是以短期速胜为指南的。
    共产党中国的国际地位正在稳步而顺利地提高这个事实是不能否认的。在南越德浪河谷进行的激烈战斗,再次证明民族解放阵线军的战斗意志并没有衰退。至于印度尼西亚,翻开印度尼西亚共产党的历史看一下,就会知道,这个在一九四八年的茉莉芬事件中遭到了毁灭性打击的共产党,后来却取得了怎么样的发展,尽管需要打点折扣,但是它的党员人数毕竟从一九五二年初的七千九百一十人在十四年间激增到了三百多万人。如果说使印度尼西亚经济面临破产的边缘的主要责任在于反共军方这方面,那么,即使它镇压共产党取得成功,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五年、十年、十五年以后将会发生什么事态?人并不是神,目前什么也不可能预言。印度的情况怎么样?印度的慢性粮荒有多么严重,人们未必已经清楚地了解。如果这个人口仅次于共产党中国占世界第二位、有四亿七千万人的国家继续保持目前的停滞不前的状况,那么,尽管眼前可以依靠美国的剩余农产品,但是总有一天会不再能这样临时应付下去。从今年三月喀拉拉邦选举中左派共产党尽管处于政府的严厉镇压下仍然成为第一党的情况来看,也不能不说,前途不容预测。而且,如果彻底研究一下这样一种“不可知论”,就不能不接近于共产党中国外交的基本观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是帝国主义统治最薄弱的地区,是世界革命的风暴的主要地区。尤其东南亚是它的重要中心。”——所谓“中间地带”论。
    总而言之,在我看来,尽管亚洲形势还十分动荡不定,从一个短时期来看,共产党中国的影响有可能进一步退却,但是,我们需要从比较长远的观点来看问题,至少要用五年到十年的尺度去衡量将来。
    但是日本外交好象是好歹总算利用了美苏合作的潮流。
    当然这意味着必然地同美苏合作“遏制共产党中国”政策汇合在一起。
    不管怎样说,日本外交好象是一副要积极地同共产党中国对抗的架势。在多极化的国际形势下,和强者联合起来对付弱者,这也许是最安全而且保险的处世之道。的确,加入美苏合作体制,就好象是要跟上最行时的潮流。但是这种潮流出现以来大约已经有四、五年,也已经出现了追随这种潮流而未必有利的先例。
    例如,积极地离间中苏关系的急先锋印度同美苏联合起来同共产党中国对抗,其结果反而只是降低了印度的国际地位。超过限度的对抗政策好象将会丧失外交的灵活性,也将会损害独立性。而且我们应该经常不忘共产党中国核力量的发展将意外地迅速这一点。
    总而言之,我们的对手是具有“敢死精神”的国家。即使越南战争转化为美中战争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又何必无谓地刺激“明天的强者”呢?这难道不是我们日本人普遍的想法吗?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对于现在赶潮流变成落后于潮流的可能性,必须保持警惕。
    我希望日本外交具有灵活性,同时努力追求民族利益之所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