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纽约时报”宣传阿拉伯国家团结困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futa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957-04-29

    【本刊讯】“纽约时报”4月2日发表文章说,阿拉伯民族主义在阿拉伯世界大多数地方已经取得了独立,而没有把阿拉伯世界团结起来。阿拉伯人长期以来一直梦想恢复穆罕默德先知所建立的、一度从直布罗陀伸展到古代印度的伟大帝国。但是,说起来,这个梦想是比五十年前更加遥远了。
    这篇题为“自由没有促成各国的团结,恢复穆罕默德帝国的古老希望仍然只是一个梦”的文章说,外国势力在分裂阿拉伯世界方面一直起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期。但是许多障碍都是本地发生的——并且仍然还在发展。在这些障碍中,首先是宗教,它至少也和使阿拉伯人团结一样地使他们陷于分裂。在十三个世纪前在阿拉伯军事和文化扩展的极盛时期,伊斯兰教是阿拉伯团结的铸模。在今天,也同基督教一样,穆斯林教徒中有尖锐的宗派分裂,有时甚至是在同一国家之内。埃及是逊尼派,也门是希亚派,伊拉克则兼而有之。许多独立的阿拉伯穆斯林国家都已经采取了西方的、非宗教形式的教育、政府和法律,把宗教的作用只限于婚姻和离婚的事务上。在另一极端,沙特阿拉伯则致力于瓦哈卜所倡导的伊斯兰法律和社会的最早形式的恢复。
    关于国家形式和权力的竞争——在沙特阿拉伯王朝同伊拉克和约旦的哈希姆王朝间的竞争,叙利亚的共和国形式政府和伊拉克和约旦的君主政体间的竞争。政党领袖、官僚和陆军军它们认为在同一个邻国合并或同任何真正的当局组成联邦时,他们的事业就会发生危险。
    阿拉伯语言和共同的文化遗产的确有助于把阿拉伯国家联结在一起。在阿拉伯人民中存在着真正的兄弟关系。它们热心得很,往往甚至干涉到为非阿拉伯国家所可能认作是内政的事务。
    总之,阿拉伯领袖们证明主要是善于拆毁彼此,而不善于加强它们自己或是密切协同地工作。宣传宗教冲突
    “纽约时报”在同一天刊载的题为“三种信仰的圣地的位置是冲突的源泉之一”的文章说,中东冲突的原因之一就是犹太人、基督教徒和穆斯林的圣地的位置问题。
    有许多圣地都位于不许其它信仰的游客进去的地区里面。许多圣地都集中在耶路撒冷圣城里面和圣城周围——耶路撒冷对于基督教徒来说是基督死去和复活的地方,对犹太人来说是圣殿所在地,对穆斯林来说是仅次于麦加的朝圣地。在圣殿所在地的哭墙是犹太人最神圣的地方。但是它却位于阿拉伯人的约旦境内,并且被列入了岩石殿周围广阔的神圣的殿园哈拉姆—埃什一沙里弗的地盘中。在这座殿下有一块岩石,据传说是亚伯拉罕准备献祭他的儿子以撒的地方。但是穆斯林们也认为它同样的神圣,因为他们相信,穆罕默德在升天以前曾经在这里祈祷。
    犹太人自从不能去哭墙以后,就以朝觐郇山(犹太复国主义英文原文即郇山主义——编者注)上的一座寺庙来代替。建筑在传说中的基督墓地上面的圣墓教堂位于约旦。
    但是自从这次危机在中东开始以来,属于约旦部分的耶路撒冷旧城就成了一座“冷落的城市”。在正常时期,一个假日季节里一天中到这座古城的各个圣地来的就曾经有过五万游客之多。拿撒勒(耶稣的故乡——编者注)位于以色列境内。但是,建立在据说是耶稣诞生的地窖上面的圣诞教堂所在的伯利恒却在约旦。穆斯林们的圣地中最神圣的麦加在沙特阿拉伯。但是巨大的马米拉穆斯林墓地和许多穆斯林寺院却在以色列。为了这些圣地曾经打过许多次仗。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